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陋室铭》写作背后的故事

陋室铭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导语:著名唐代诗人刘禹锡脍炙人口的《陋室铭》,大家耳熟能详,但对他是在何种情况下写出如此佳作,则鲜少人知。

  人物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汉族,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又自言系出中山,[3] 其先中山靖王刘胜,晚年自号庐山人。唐代大儒、哲学家、文学家、诗人,有“诗豪”之称。

  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写作背景

  刘禹锡的《陋室铭》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这一名篇的艺术性倍受中学语文教师的青睐和推崇.但其思想性却被定为“安贫乐道、自命清高、孤芳自赏”,教学时往往要学生“批判的接收”.可是,如果了解了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就会发现,我们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是不够正确的,我们误把他“清政廉洁”的主题思想理解成了“自命清高”,并抹杀了它强烈的政治色彩和斗争锋芒,贬低了它的实际价值.

  据资料记载:刘禹锡因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给他小鞋穿.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

  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的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 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了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他仍在此处读书作文.策知县气得肺都要炸了,又和书丞商量,为刘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oushiming/12270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