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陋室铭》教案(2)

陋室铭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陋室铭》教案 篇3

  一、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字词,背诵本文

  2. 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

  3. 体会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 教学重点

  1. 疏通文意,分析文章内容

  2. 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三、 教学难点

  背诵并默写课文

四、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讲授法

  五、 教学过程

(一) 课堂导入(3分钟)

  PPT展示图片金箍棒和羽毛扇,问同学们是否认识这两样东西,是否也想拥有它们。大家之所以喜欢金箍棒可能是因为孙悟空,也可能是因为它本身能够变化,具有魔力,那么,一把平凡的羽毛扇为何能够妇孺皆知,流传千古?原来是因为它的主人诸葛亮。这样说来,某样东西的价值似乎与使用它的主人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天我们要去看看一间简陋的小屋和它的主人之间,微妙的关系,一起学习《陋室铭》。导入课题,并图解“铭”这一文体。

(二) 听读课文,整体感知(5分钟)

  1. 听示范朗读。要求一边听一边给拿不准的字注音,并且划分节奏

  2. 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3. 齐读。要求声音洪亮,整齐划一。

 (三) 分组合作,疏通文意

  过渡:读完以后,你能不能告诉我,这“陋室”真的“陋”吗?如果不能,也没关系,可能对文章大意不太理解,因为这是篇文言文,它的意思和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现代汉语有很大区别,所以,要想理解文章内容就让我们一起来疏通文意。

  具体操作:本文共计九句话,全班12个小组,前9组,每小组翻译一句话,其余三组做评委。然后每组推选一位发言人分享成果。要求:先解释重点字词,再翻译整句话。

  (四) 抽丝剥茧,感悟情思

  经过了疏通文意,大家已经了解了文章内容,那么现在能回答老师前面提出的那个问题吗?(ppt展示问题)作者笔下的这间“陋室”真的“陋”吗?请说说理由。(学生一边回答,老师一边板书)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者既承认屋子简陋,又不觉得简陋,因为主人品德高尚。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写陋室环境清幽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主人交往之雅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主人情趣高雅,生活悠闲,同时也看出作者较清贫,但作者却苦中作乐,体现出作者的安贫乐道。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亦有古代贤人的志趣和抱负。

 (五) 远观全文,探究写法

  问:作者这篇文章的标题是在写物,可真实情况是写物还是写人呢?答:写人。

  问:主要写人的什么?

  答:品德高尚

  问:那同学们,作者借陋室来表达自己的志向,这种写法叫什么?

  答:托物言志

  (PPT展示)托物--陋室

  言志--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六) 回顾全文,归纳主旨

  揭示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本文主旨: 作者以“陋室”不陋,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平乐道的志趣。

 (七) 当堂背诵

  比一比,看谁背得准又快

  具体操作:以大组为单位,每人背一句,以“接龙”形式背诵,比比看哪一组最流畅、清楚、快速。

  (八) 拓展延伸

  (PPT展示两组寝室图片,一组是巴蜀中学的,另一组是本校的。前后豪华与简陋相对比)

  教师:虽然我们住得没有其他学校豪华舒适,但我却希望这简陋的屋子因为有了优秀的同学们而绽放无限光彩。老师期待有一天你们能成为柏家中学的骄傲。让我们深情齐读:“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九) 板书

  陋 斯是陋室

  主人品德高尚

  陋 环境清幽 安贫乐道

  室 不陋 交往之雅

  铭 情趣之雅 高洁傲岸

  反问引用

  托物 言志

  六、 教学反思

  本堂课的最大优点在于朗读环节,每一次朗读都给出了明确的目标。其次是重点较突出--翻译课文。但是仍有许多不足之处,还需改进。首先,课堂整体气氛不活跃,尤其是在翻译环节的发言,形式过于单调,没有充分发动大部分同学积极思考,鼓励学生提出质疑,说出自己的想法;其次,在翻译过程中没有给予学生必要的方法指导,本课较简单,可以让学生只看原文自行翻译,有疑问时看课后注释,若不能及时解决,可提出来让同学们一起讨论,若还是没有结果,老师再进行点拨指导;再次,本课采取小组逐句翻译的形式,这不适用于简单的文言翻译,不妨大胆让学生自行翻译;最后,本堂课最大的弊病是教学时间掌握不当,内容不够精当,故导致教学任务没有按时完成。今后的教学任重而道远,希望能在各位前辈的指导下取得更大进步。

《陋室铭》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背诵默写,理解课文内容及其寓意。

  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熟读成颂。

  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以前,我想先请大家做一 道选择题。一间王公大厦,装饰华美,金碧辉煌,你想要得到它,必须说很多违背良心的话,做许多丧尽天良的事;有一间斗室,非常简陋,但是有青山绿水,知音相伴,你想得到它,它就在你身边。如果是你,你会选择什么?(学生答选后者)恭喜你,你的选择居然和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选择一样。相信你会成为新时代的刘禹锡。

   一、 以多种方式熟读课文。

  1、 齐读(.课件2)

  2、 听录音范读

  3、 引导断句(.课件3)

  4、 请同学读

  5、 再齐读

  6、 跟读录音

  二、 解决生字词,疏通大意。(.课件)

  三、作者简介,欣赏他的作品。(“陋室”的名字是谁取的?他是何许人也?).课件

  四、文体简介(.课件)

  五、问题探究:

  1、粗课文生,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

  2、 “陋室”为什么“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主旨)(.课件11)

  3、 这八个字中哪两个字最为关键?(德馨)

  4、 作者是一开篇就写自己“德馨”的吗?他是怎样引出“德馨”的呢?

  明确:前两句以山水引出陋室,从而写到“惟吾德馨”。

  5、前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对偶、类比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简介类比与兴的有关知识。(.课件12)

  6、作者的“德馨”表现在何处?(“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五句).课件13

  “苔痕”两句 ——清幽宁静,不染浮华。 环境之雅

  到这里来的人多不多?(不多。从“苔痕上阶绿”可以看出)

  到陋室来的人不多,到底是些什么人呢?(鸿儒)

  写鸿儒是为了说明什么?

  “谈笑”两句 —— 交往高雅脱俗 交往之雅

  朋友来了做些什么?可以看出室主人的志趣如何?(高雅)

  “可以调素琴……劳形”四句——生活情趣高雅 情趣之雅

  托物言志:借助某事某物,阐发道理 、抒发感情的一种.写作手法。

  7、 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此)

  8、 作者自比“诸葛”、“子云”的目的何在?(表明作者想从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干出一番事业。)

  9、 那么,可以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有远大的抱负)

  10、 由此看来,这一句在表意上是“画蛇添足”还是更进一层?(更进一层,是“德馨”的深化)

  小 结

  略。

第二课时

一、 检查旧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陋室铭》,谁能告诉我什么叫做“托物言志”。

  以图片引导回忆旧课。(板书)

二、 导入新课

  全文结局“何陋之有?”照应了文中哪一句?(惟吾德馨)

  “孔子云:何陋之有?(.课件15)”

  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三、 品一品,你认为哪一句才是本文的主旨。为什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课件)

四、文言知识归纳。(.课件16)

五、.总结拓展

  为你的家取个好听的名字。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oushiming/418940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