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鲁迅《雪》教学分析

鲁迅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一、解读文本

  把握好两种雪的特点。提问:⑴ 江南的雪的特征是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⑵ 朔方的雪的特征是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这里的每个问题都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验,尊重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文本主体,尤其是后面的这个问题“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完全要求或指向我们的学生,要获得认识必须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寻找去探究。“滋润美艳”、“活泼”、“生机”、“热闹”、“干燥”、“升腾”、“奋进”等等,诸如此类的词语句子,在学生完全沉入文本后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

  本文描绘了两幅截然相反的图景。 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一写雪中景,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冷绿的杂草。红、白、青、黄、绿,状其色彩纷呈;血,状其醒目;隐,状其主次;深,状其程度;磬口,状其形状;冷,状其感觉。一言以蔽之,美丽非常。二写雪中人——七八个孩子和“谁的父亲”。塑得不精致,“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孩子们用龙眼核和胭脂将它打扮得“目光灼灼”“嘴唇通红”。一言以蔽之,可爱至极。 朔方的雪,如粉,如沙。一绘屋上雪,因火的温热而消化。二绘别的雪,因旋风忽来而奋飞、生光、旋转、升腾、弥漫。一言以蔽之,动感十足。

  学生对两种雪景的特点因缺乏感性认识而很难把握。我们地处中原,可以说我们的雪兼有鲁迅笔下的两种雪的特点,——正因为如此,中原的雪没有江南雪的突出的滋润明艳,也没有朔方雪的永远如粉如沙的特质。再者,近些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很少下雪;很多学生又没有仔细观察感悟生活的习惯,所以对雪很陌生。

  可是写景是为了抒情的,对景物的特征把握不准,怎能谈得上对情的深刻理解呢?所以有必要借助多媒体把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给同学们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uxun/36051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