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浅谈鲁迅小说艺术特色(3)

鲁迅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优秀的小说写人物,都要用典型化的方法,即塑造出的人物既是生活中可能有,让人们感到真实可信的,又比现实生活中更集中、概括,因而也更带有普遍性的。阿Q的精神胜利法在很多人身上都可以找到这样那样的表现,甚至倒今天,阿Q精神也并没有在我们生活中绝迹。可以说,我们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阿Q,但是不用说在今天,,就是在鲁迅写《阿Q正传》时,甚至在Q是活的辛亥革命前后,无论在哪里也找不到一个完全像阿Q的人,这是因为鲁迅作品中的阿Q是经过典型化的艺术形象。其他如狂人、闰土、祥林嫂,可以说在生活中普遍得很,但要说谁就是狂人、闰土、祥林嫂,则又是不可能。鲁迅说:作家之取人为模特儿有两法:一是专用一个人,言谈举动,不必说了,连细微的癖性、衣服‘的色样也不加改变,这比较容易描写;二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从和作者相关的人们里去找,是不能发现切合的了。但因为杂取种种人,一部分想象的人也就更其多数,我是一向取后法的。这方法也和中国人的习惯相合,例如画家的画人物也是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遐想,一挥而就,向来,不用一个单独的模特儿的。这说明鲁迅写人物用心之苦,,用力之难。他是对人物了解透了,描摹透了,才进入创作过程的。正因为,他小说中的人物都仪态万千,形神兼备。

  鲁迅也一再谈到“白描”手法,并解释“白描”的意思是“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自己”,他真正做到了这点。他的小说真实朴素,不假虚饰,很少冗长的议论和描写。也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总是以平易近人的叙述和描写来展示人物的性格。例如《故乡》,作者只写了闰土叫“我”为老爷,让儿子给老爷磕头以及要香炉和烛台等,就把他落后麻木的精神状态勾勒了出来。《阿Q正转》中两章“优胜纪略”都是些普遍的事情,就把阿Q的“精神胜利法”表现得淋漓尽致。《风波》通过描写赵七爷头上那根辫子盘起、拖下的几经变化,刻画他威胁农民时挥拳瞪眼的丑态等,富于讽刺色彩,活画出他顽固又狡猾,可憎又可笑的丑恶面目。在《孔乙己》一文里,没有一句旁白,作者完全是通过对他的滑稽言行所作的纯粹客观的描写,刻画出一个被封建教育毒害完全消失了灵魂的落魄潦倒、无药可救的读书人典型形象。鲁迅也很重视细节真实,他小说中的细节描写都经过细心选择,细节不细,都有很深的用意,是为了揭示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如“孔乙己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这服饰的细节描写,揭示了孔乙己懒惰而又死爱面子的性格特点。还有赵七爷的“点油灯”,假洋鬼子的“银桃子”以及阿Q的“画圆圈”甚至狂人耳朵中听到的街上女人骂孩子“老子呀”,我要咬你几口才才出气!以及眼中看到的“一碗蒸鱼,这鱼的眼睛白而且硬,张着嘴,同那一伙想吃人的人一样。吃了几筷,滑溜溜的不知是鱼是人”等等。读来无不真切、具体,绝无粉饰,完全是现实生活的艺术写照。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uxun/36346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