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从《故乡》中体味鲁迅小说的写作特色

鲁迅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导语:《故乡》选自《呐喊》(《鲁迅全集》第一卷,《故乡》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十年后的中国农村社会情况。辛亥革命虽然赶走了一个封建皇帝,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文学作品来源于现实,却又高于现实。鲁迅于1919年12月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平(今北京),耳闻目睹了农村的破败疮痍的残酷现实和农民的凄苦,加之在这个风雨如磐的社会中求索了30年的生活体验,于是在1921年1月便以这次回家的经历为题材,写就了这篇悲凉沉郁的小说—《故乡》。

  《故乡》全文共6000多字,小说一开头用阴晦的天气、呜呜的冷风、苍黄的天空、萧索的荒村,勾画出冬日江南农村死气沉沉的景象,显现了一幅“寒江荒村归客图”,透露出作者“悲凉”的心绪。在小说里,作者将荒凉的景物与悲凉的情绪和谐地交流在一起,创造了情景交融的意境,为全文涂抹了感情的底色——冷色调。《故乡》开启了我国现代感伤悲凉型乡土文学的先河,体现了此派小说创作的许多可贵特色,小说《故乡》的写作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这些方面。

  一、多方面地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多视角地解释主题思想,给作品增添了更加浓重的悲剧色彩。

  例如:萧索破败的荒村与海边沙地神异的图画,构成景物的对比。少年闰土的活泼可爱与中年闰土的饱经沧桑,“豆腐西施”与“圆规”的强烈反差,构成人物今昔的强烈对照。人物对比中,又有诸多层次:有闰土、杨二嫂前后的肖像对比;有闰土前后的语言、行动、气质、性格的对比;有闰土与杨二嫂性格的对比;有“我”和少年闰土的友谊与“我”和中年闰土的隔阂的对比;有中年的“我”和闰土的隔膜与宏儿和水生的“意气”的对比。各方面的对比,把旧中国农村日趋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人与人日趋冷漠的主题思想揭示的更加宽广和深刻。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uxun/7364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