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鲁迅《秋夜》品鉴的杂文随笔(3)

鲁迅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正是由于象征性的意蕴,使本文升华一首具有深刻社会内涵的诗章。

  鲁迅自称是一个散文式的人,但他本质上是一个诗人。当他善感的心灵受到触动,或身在大苦闷中而意欲作诗的突围时,采用散文诗的形式是适宜的。鲁迅接受过尼采和波德莱尔的影响,用他的话说,是摄取了“‘世纪末’的果汁”。尼采是旧轨道的破坏者,一生与“庸人”作战,著作多用箴言集成;波德莱尔写人间“罪恶的圣书”,没有尼采似的强者的力,而竟陷入颓唐。两人在鲁迅这里构成一种奇异的结合,鲁迅以一个东方人的巨大的创造力,吸纳了代表日神与酒神两种完全相悖的文化原质,使《野草》充满内在的张力,同时显得更加博大深遂,更富于瑰奇的色彩。《野草》和鲁迅的其他作品一样,同样表现出对生命的极度关注,不同的是更多地从客体返回主体,是作者对于生命的一个自我眷顾与反思。他明白地把世界分为“身外”和“身内”两部分,个体生命于是成了黑暗的承担者。这种关系,在《秋夜》里得到了充分的彰显。

  鲁迅毫不讳言在他看来乃是实有的黑暗与虚无,却又认为,不是没有可能从反抗中得救。希望在这里被悬置起来了,反抗成了唯一可把握的现实。《秋夜》中的枣树,便赋予了这样的社会内涵。

  值得注意的是,鲁迅在这里写到了小粉红花做着的“梦”。《野草》的深刻哲思与美学意蕴,很多都是通过“梦”来表现的,一般说来,象征往往经由梦境的创造来完成,读者可以在梦幻中思考它精确而又众多的歧义,摸索它同现实的对应性联系,探测作者的灵魂的深度。

  著名的鲁迅研究专家林贤治曾经讲过:“作为一部灵魂书,《野草》开辟的境界,在中国的精神史和文学史上,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并置于同时产生的如艾略特的《荒原》等西方现代文学经典之列,一样卓然不凡。”而《秋夜》作为这本书的开篇之作,她的美学价值无疑是极其珍贵的。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uxun/73742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