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陆游祖父“陆佃”简介(2)

陆游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陆佃有没有“吃一堑长一智”,自此之后,变得“聪明”一些呢?没有。

  元祐年间,宋哲宗新立,高太后垂帘,司马光执政,于是“更先朝法度,去安石之党”,此时的陆佃,似大可以“受害者”的身份出现,去控诉和揭发王安石,去清查和整治“安石之党”,并以此发迹,平步青云。陆佃却是秉性难改,他又犯了“傻劲”儿。“安石卒,佃率诸生供佛,哭而祭之”,尽管有“识者嘉其无向背”,终究是使当朝权贵大为不快的事。“迁礼部侍郎,修《神宗实录》”时,又“数与史官范祖禹、黄庭坚争辨”,且“大要多是安石,为之晦隐”,日后“徙知江宁府”,又“即往祭安石墓”,这个在王安石时受到冷落的陆佃,终于受了王安石的牵连,被“治《实录》罪,落职知泰州”。

  宋徽宗时,倒霉的是“元祐之党”,司马光等一百二十余人皆被列入“元祐党人碑”。陆佃官拜尚书左丞执政,似乎是时来运转,官运亨通了。然而,陆佃执政,“每欲参用元祐人才”,不赞成“穷治”所谓的“元祐余党”,致使小人进馋,天子翻脸,于是,这个在元祐年间受到冷落的陆佃,又受了“元祐之党”的牵连,因为莫须有的“名在党籍”而被“罢为中大夫”。他的仕途,大概也就这样了结了。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曾记述过一个和陆佃恰恰相反的人,这是三国时代的刘晔。刘晔历经曹操子孙三代,一直都是灸手可热的宠臣,称得上是现在说的“代代红”了。其诀窍之一就是“善伺上意而趋合之”。陆佃缺少的就是这种本事。不会察言观色,看风使舵,因而,历经神宗、哲宗、徽宗三代的陆佃虽然代代都有发迹的机会,却终于代代不能得志。  当然,这不仅是陆佃个人的不幸。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uyou/34376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