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布衣诗人孟浩然 因惹怒玄宗一生未仕

孟浩然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

  穆选选中国的山水田园诗,在经过“五柳先生”陶渊明和“康乐公”谢灵运的发展之后,在盛唐日臻成熟,形成了一个诗派,其代表作家中孟浩然与王维历史上并称“王孟”,而孟浩然年辈最长,开风气之先,对当时和后世都有很大的影响。然而诗才纵横的白居易,却一生布衣,从未入仕,故又称孟山人,这在唐代诗人中并不多见。一语惹怒君王心传说王维曾私邀请孟浩然入内署,正好碰到唐玄宗来检查工作,孟浩然惊疑之下躲到床底下。但是王维不敢隐瞒实情,将真实情况告诉皇帝,玄宗命孟浩然出来相见。孟浩然自诵其诗,当读到“不才明主弃”之句时,玄宗听了很不高兴,对孟浩然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你压根就没打算入仕为官,我从来没有想着弃置你于不顾,你如今倒来诬怪我,于是将孟浩然放归襄阳。无心入仕失良机后来孟浩然漫游吴越,开元二十二年(734),好友韩朝宗任襄州刺史,与孟浩然相约一同到长安,为他谋求入仕,结果孟浩然不慕荣名,约期到了,竟然放了韩朝宗的鸽子。到了开元二十五年,“诗人宰相”张九龄任荆州长史,将孟浩然招致幕府希望起用,结果没几天孟浩然又重返故居。几次很好的就业良机,孟浩然宁愿纵情山水,也不想“为五斗米折腰”,还真有点“五柳先生”的影子。孟浩然生在盛唐,像其他文人士子一样,早年也曾志存高远,希望有一番建树,但政治上困顿失意,后来终于无心为官, 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赞叹说:“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里,说他“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王维曾画他的像于郢州亭子里,题曰:“浩然亭”。后人因尊崇他,不愿直呼其名,改作“孟亭”,成为当地的名胜古迹。可见他在古代诗人中的盛名。王维、李白、王昌龄都是他的好友,杜甫等人也与他关系甚好。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menghaoran/34706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