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莫言:“寻根文学”作家的高密传奇(3)

莫言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人物名片

  莫言(1955年2月17日- ),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他自上世纪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作品著有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酒国》、《檀香刑》、《生死疲倦》、《蛙》等11部,中篇小说《爆炸》、《透明的红萝卜》等二十余部,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冰雪美人》等八十余篇,还创作有《霸王别姬》、《我们的荆轲》等话剧和电影文学剧本,获得国内外多种奖项,作品被翻译成二十多种外文、一百多种版本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2011年8月,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年近三十圆了大学梦

  时间晃晃荡荡走到1984年,莫言圆了他的大学梦。那一年,解放军艺术学院(以下简称军艺)恢复招生。

  莫言的大哥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考入了华东师范大学。在那个闭塞的小地方,别说是大学生,就是大学生的家人也是受到格外的尊敬,当然也不乏嫉恨,小时候的莫言就经常在自家的院子里,听见有人压低嗓子议论,“别看这家房子破,可是出了一个大学生”、“这家是中农,竟然出了一个大学生”。他不管听了多刺耳的话,心里也是相当的受用。

  有一次,趁着大哥睡着了,他还偷偷把大哥的校徽摘下来别在自己的胸前,小伙伴讽刺说:“是你哥考上大学,又不是你上,烧包什么!”莫言因此暗下决心:长大了一定要考上大学。但最终,因为历史原因,他的大学梦被击碎了。

  得到军艺恢复招生的消息后,莫言很兴奋,没想到29岁“高龄”的他居然有机会重圆自己的大学梦。拿着几篇作品,他就跑到军艺。一打听,人家招生工作已经结束了好长一段时间。幸运的是,他的小说《民间音乐》让时任文学系主任的徐怀中先生看到了,徐先生大赞:“这个学生,即便文化考试不及格我们也要了。”

  名字被补进考生表里后,莫言的一颗心放了下来,他这些年的老师不是白当的,文化考试里虽然有点儿小插曲,但最终考了第二名,加上作文得了最高分,他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军艺文学系,成了一名年近三十的大专生。

  当时,军艺正大修大建,四处都是泥浆黄土,相当的接地气。莫言接着地气,在学习期写出了诸多精品之作,《透明的红萝卜》就是其中之一。

  1984年初冬的一个早晨,莫言在宿舍里做了一个梦,身穿红衣、丰满的姑娘手持一柄鱼叉,从地里叉起一个红萝卜,高举着,迎着太阳……从起床号响起,他就沉浸在这个辉煌的梦境里。上课时,他一边听课,一边把整个梦境用笔头“勾”出来。两周后,稿子出来。他拿不定主意,甚至连算不算小说都说不上来。他把稿子拿给系里一位干事看,干事看完后很兴奋:“这不仅是一篇小说,还是一首长诗。”徐怀中看完后还拿给自己的夫人看,结果得到女性角度的评价:“小说里那个黑孩子让我很感动。”系里更是召集几个同学座谈了这篇小说。

  1985年3月,刚创刊不久的《中国作家》第二期发表了这篇小说和座谈纪要,主编冯牧先生在华侨大厦主持召开了小说研讨会,汪曾祺、史铁生、李陀、雷达、曾镇南等名家参加了会议……自此,《透明的红萝卜》成了莫言的“成名作”。

  “前年,因为编文集,我又重读了这篇小说,虽然能从中看出许多笨句和败笔,但我也知道,我再也写不出这样的小说了。”莫言的话明显有惆怅,看来不管是名家还是俗者,谈及过去,都有惆怅的味道。那时的自己,可能青涩单纯,可能幼稚可笑,但满满的,都是青春。

  军艺毕业后,莫言被分到某部,直到1997年离开部队。那些日子,他的生活始终围绕着笔尖在穿行……据《解放军生活》

  (来源:大连法制报)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moyan/35110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