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木兰诗》主题别论(3)

木兰诗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木兰替父从军,迫于无奈。其悲剧的根源是战争,是发起战争的统治者。木兰为了改变自家的悲剧命运,无疑是把悲剧往自己的身上按。从军十几年。并立下奇功。功成名不就,的确是悲剧。

  四

  国库空虚,统治者们仍然大肆推行战争,这是劳动人民的悲剧。《木兰诗》第二节互文的手法描述木兰从军前自购武器装备的情况:“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据《新唐书·兵制》一书记载:起自西魏的府兵制规定,从军的人要自备武器,粮食和衣服。这个规定暗含战争使得国库空虚,但统治者们个个穷兵黩武。木兰出征自备武器,悲剧成分更浓,凄惨程度更深。,战争性质更为残酷。

  五

  从战争的性质上看,此次出战的性质不能定性为保家卫国。因为木兰从军迫于无奈,不属于我们平时所说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那种爱国者。此次战争是统治阶级(可汗)为扩张自己的势力,但它却成了摧残木兰美好青春的工具。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分裂动荡的时期,军阀割据,小国相争,孰是孰非,难以说清。据有关专家考证,《木兰诗》记述的是拓跋焘于始光四年(427年)开始的对西域长达十二年之久的征战。木兰无端地卷入统治者为了泄恨而发动的战争漩涡中,却不是木兰爱国的表现。对于木兰而言,在一场非正义的战争中,自己美好的青春却成了战争的牺牲品,自身也成了统治者用于武力扩张的工具。十二年战争洗礼,功成名就又如何,男尊女卑的时代,回故乡是唯一的选择。可以说木兰回乡是求生的本能罢了。

  六

  杀猪宰羊,是庆贺战争的结束,是对木兰已逝青春的一种祭奠。诗中第五节状写了木兰凯旋归家后的种种表现。兄弟杀猪宰羊,犒劳或说喜迎阿姊的荣归,为阿姊接风洗尘,庆贺战争结束。已是曲终人散时,木兰重著女儿装,可是,木兰还是十二年前的木兰吗?十二年,弹指一挥间。从历史的角度看,十二年不算太久,仅仅是时间沧海中的一粟;十二年,恍如隔世,对于木兰来说人生又有几个十二年。战争没有夺去木兰的生命,却吞噬了木兰如花的青春年华。回家重著女儿装只能说明战争抹不掉女子爱美的天性。对镜贴花黄,木兰自我安慰罢了。因为青春已逝,人老珠黄,金戈铁马,渐去渐远。可伤痕已抹,疼痛于心。木兰回家的种种表现是一种自慰罢了。这样,充分体现了歌者对人生价值的一种终极关怀。  七

  综上所述,《木兰诗》的主题不是歌颂北朝人民的尚武精神,更不是去歌颂木兰的英雄形象,而是通过对木兰悲剧性的人生遭遇的描写,去反映人民对和平的向往和追求,对战争的憎恶和否定。尽管它不像其他北朝民歌那样用愁苦的笔调,悲剧的形式去表达,而是用积极地情调,喜剧的形式来表现。却同样给人以强力的震撼,给人以悲剧的心灵感受。歌者将木兰置于强大的战争机器面前,让其美好的青春年华一步一步地在战争中毁灭,从而引发读者对木兰的怜悯,对战争的恐怖,便完成了此种悲剧情感的净化。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mulanshi/25425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