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平凡的世界》小人物(3)

平凡的世界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2)工人——民族与国家的脊梁

  路遥对工人描述不多,却饱含着热泪与激情,他对工人惊人的创造力和价值热情地歌颂:“他们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用超强度的体力劳动,把诗人称为‘黑金’的东西从岩石中挖掘出来------变为看不见的电流,使我们的生活和整个世界都能动起来”。除孙少平外,王世才是煤矿工人的杰出代表,他有着精湛的技术,在工友们中间享有很高的权威,他对徒弟孙少平的照顾犹如父兄,他在关键时刻牺牲自己挽救另一名徒弟安锁子的场面更令人动容。路遥敏锐地把握住工人的最基本的特征:在大机器时代中锻炼出来的团结、友爱和纪律、责任。

  (3)干部——复杂而平衡的官场生态

  虽然都不是书中的主角,但“干部”却是《平凡的世界》中出场有名有姓的最多的群体,而且从村干部到省委领导,跨度大,涉及面广。究其原因,可能是作者认为在社会变迁的时代,干部是掌握社会权力资源和推动社会更迭的中坚力量吧。

  田福堂是旧时代农村的既得利益者,掌握着农村政治资源,是不折不扣的“土皇帝”,这类农民政治家醉心于玩弄权术,在文革期间“兴风作浪”,将“革命”变成挥舞在普通农民头上的大棒。当改革开放到来时,他不可避免地落伍了,不得不将权力交于金俊武、孙少安这样的新时代的农民领导人。

  路遥对县、乡两级干部的描写,主要体现在“争论”两个字上,如田福军与前期的冯世宽、田福军与后期的张有智、田福军与苗凯、田福军与徐治功和前期的周文龙、白明川与徐治功、后期的张有智与周文龙等等。田福军是整个官场矛盾的中心,通过他从失意到升迁的历程,将同时期中国政坛的风云变幻和政策的大变革图表式地记录出来。这样的设定是非常巧妙而合理的。在社会变革时期,首先站在风口浪尖上的是干部,他们所处的地位与职业迫使他们必须作出抉择,而不能象普通百姓一样观望。他们之间的争执大多是路线之争,意识形态之争,很少有个人矛盾。

  有争论就有选择,于是如田福军、白明川这样有才有识的干部脱颖而出,冯世宽、周文龙这样曾经有过错误的干部也迷途知返,及时把握住历史的契机,苗凯、李登云这样钻营之流只能无可奈何东逝去,而像高凤阁这样的心术不正之徒只能身败名裂。 乔伯年、石钟等省级领导在本书中着墨不多,是作为背景人物描写的,因此有些脸谱化,算是书中的一个缺点。 五、结语

  作为一部优秀的作品,《平凡的世界》无疑是成功的,然而“金无足赤”,作品自然也有遗憾之处,除以上提到的,再罗列一些如下。

  首先是对主人公描写的单一,无论是孙少安、孙少平,还是《人生》中的高加林,必定是高大、英俊的,似乎儿时的贫寒并未让他们发育不良;女主人公田晓霞、孙兰香、刘巧珍等也必然是美丽多情的。这可能是路遥“自恋”的结果,因为路遥笔下的人物大多取材于本人年少时的经历,如孙少安考上初中而放弃的情节就险些在路遥身上发生。路遥对自己作品中的主人公的偏爱显而易见,但难免入俗。 其次是对苦难的痴迷。

  悲剧与苦难是路遥作品的主线,正是人物在苦难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态度和高尚的人格,才让我们深深被吸引。但有时作者难免夸大苦难,甚至沉迷于其中。如《平凡的世界》中贺秀莲患癌症的情节就有些过于突然。假如田晓霞的死是作品发展的必然结果(前文已述),贺秀莲却大可不必如此处理,她完全有理由和丈夫共同享受辛劳后的果实。还有,作者描写的几个家庭或恋人几乎没有一个是完美的结局(除孙兰香与吴仲平外)。我们不否认苦难对人格塑造的作用,但又必须承认,苦难并非人成长的唯一要素,悲剧也决非生活的常态。

  其三,小说中作者经常离开情节发展而长篇评论,当中不乏点睛之笔,但有些地方有说教和画蛇添足之虞。例如在王世才死后发表一番言论为王树碑立传,其实似可不必,因为读者已从王的死中体会到了人格的力量与人性的美,过多地解释就显得有些直露与重复。

  还有一些,如《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物同路遥以往作品中的人物有雷同之处;对除农民和乡镇干部之外的人物描写显得并不得心应手,有些程式化;甚至还有明显的败笔之处:如田晓霞死后孙少平遇到外星人,这个情节显得突兀而莫名其妙。

  当然,书中的些许缺憾并不能影响我对《平凡的世界》的喜爱,一次次饱含热泪拜读这部小说后,我突然生出一些疑问:在这个物欲横流,人心躁动的年代,还有哪个作家会以“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透支生命去完成一部承载自己理想和价值的作品?在争相将“先锋作家”、“现代”、“后现代”标签贴在自己身上的文坛,还有哪个作家会甘愿与当代评论界“为敌”,以“落后”的现实主义写作方式为我们栩栩如生地描述微不足道的“平凡世界”?在炒作、爆料、骂人都成了出名的方式,还有哪一个作家肯蜷缩在煤矿、小招待所里上下求索?在各类文艺创作者热衷于在皇上、格格、太监、侠客、杀人犯、变态狂上大做文章,吸引眼球,大赚钞票时,还有哪一个作家肯将笔锋渗透到普通百姓的生活中,感悟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我们庆幸中国文坛有路遥,他创造出高加林、孙少平、孙少安这些有血有肉、能让我们不断学习、品味、争论的人物,能够让我们感悟“人生”,感悟“平凡的世界”,我们也哀痛失去路遥,因为在21世纪又一次社会巨变之时,我们失去了精神的导师(尽管路遥本人反感这一称号),只能忍受“80后”、美女作家的聒噪;忍受王朔之流江郎才尽之后仍像跳梁小丑一般的表演。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pingfandeshijie/26428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