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从音乐角度赏析琵琶行(3)

琵琶行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中国民族乐器之王

  琵琶是一种古老的民族乐器,被称为“民乐之王”,它的音域宽广,半音完备,技法丰富,表现力和感染力极强,被广泛应用于民族乐队和多种地方戏曲、曲艺伴奏。它不仅可以演奏传统乐曲,而且可以演奏西洋和现代作品,还可以与交响乐队合作,既能表现气势磅礴、壮丽雄浑的大型乐曲,又可以表现典雅优美的抒情乐曲。如琵琶武曲《十面埋伏》是一首描写古代战争场面的大型乐曲,乐曲壮丽辉煌,气势雄伟,艺术形象鲜明,它以雄伟的气势、壮观的场面震慑了很多人。一把乐器“琵琶”只有四根弦,却能把古战场上的战争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令很多人为之倾倒。《十面埋伏》这首乐曲是以我国历史上的楚汉相争为题材,描绘刘邦和项羽在垓下决战的情景。乐曲主要歌颂了楚汉战争的胜利者刘邦,尽力刻画“得胜之师”的威武雄姿,全曲气势恢宏,充斥着金戈铁马的肃杀之声。全曲共分十三段,采用章回小说结构,一、列营;二、吹打;三、点将;四、排阵;五、走队;六、埋伏;七、鸡鸣山小战;八、九里山大战;九、项王败阵;十、乌江自刎;十一、众军奏凯;十二、诸将争功;十三、得胜回营。乐曲从战争的准备阶段开始(从列营到走队),节奏由慢渐快,以琵琶模拟战鼓声、浑厚雄壮;接着是一段吹打乐,全用轮指演奏模拟号角声。然后进行排阵、点将等等,这都是古战争中必有的内容。真正精彩激烈是在作战部分(从埋伏到九里山大战):埋伏表现了伏兵重重,楚军被围得水泄不通的情景,首先是在鸡鸣山进行了一段小规模作战,然后是九里山大战。九里山大战则是全曲的高潮,运用琵琶高超复杂的绞弦技巧真实地再现了战争的惨烈:人仰马嘶声、兵刃相击声、马啼声、呐喊声等等,惊心动魄,让人振奋。中间一段琵琶长轮模拟箫声,隐约透出四面楚歌,暗示项羽兵败,直至项羽自刎,刘邦得胜回朝,全曲结束,整个乐曲充斥着金戈铁马的肃杀之声。《十面埋伏》可以说是把古代琵琶表演艺术发挥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创造了以单个乐器的独奏形式表现波澜壮阔的史诗场面的交响效果。直到今天,《十面埋伏》依然是琵琶演奏艺术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名作,也是最受欢迎的琵琶曲之一。

  再如琵琶文曲《夕阳萧鼓》, 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技法,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全曲就像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第一段“江楼钟鼓”描绘出夕阳映江面、熏风拂涟漪的景色。第二三段,表现了“月上东山”和“风回曲水”的意境。接着如见江风习习,花草摇曳,水中倒影,层迭恍惚。进入第五段“水深云际”,那种“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壮阔景色油然而生。犹如白帆点点,遥闻渔歌,由远而近,逐歌四起的画面。第七段,琵琶用扫轮弹奏,恰似渔舟破水,掀起波涛拍岸的动态。全曲的高潮是第九段“乃归舟”,表现归舟破水,浪花飞溅,橹声“乃”,由远而近的意境。归舟远去,万籁皆寂,春江显得更加宁静,全曲在悠扬徐缓的旋律中结束,使人回味无穷。

  《夕阳萧鼓》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文曲,明清就早已流传了,乐谱最早见于鞠士林(1820年前)与吴畹卿(1875)的手抄本,李芳园在1895年编集《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时收入此曲,曲名《浔阳琵琶》;1929年沈浩初在编《养正轩琵琶谱》时,曲名叫《夕阳箫鼓》。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郑觐文将此曲改为丝竹合奏,同时根据《琵琶行》中的“春江花朝秋月夜”更名为《春江花月夜》,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优美流畅,在演奏中运用了各种琵琶技法,此曲流传甚广,是琵琶古曲中的代表作品之一,它犹如一幅长卷画面,把丰姿多彩的情景联合在一起,通过动与静、近与远、情与景的结合,使整个乐曲富有层次,高潮突出,音乐所表达的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琵琶的许多名曲如《霸王卸甲》、《狼牙山五壮士》、《海青拿天鹅》、《昭君出塞》、《阳春古曲》、《高山流水》、《月儿高》、《彝族舞曲》、《春雨》、《渭水情》、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等等,不仅为炎黄子孙所钟爱,同时也为各国人民所青睐。

  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产生了无数的文化瑰宝,渊源流传,为中华名族的长盛不衰储蓄了强大的精神力量。素有单个民族乐器之王美称的琵琶,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中的精品。在其2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实际上是一个吸纳、综合、取舍、繁衍的过程,已成为一件能文能武、能古能今、能中能西的乐器。白居易的一篇《琵琶行》曾使千万人为之动容。一首《十面埋伏》,演义出一场战争的宏伟场面。由此可见,琵琶作为中国民族乐器中的明珠,以其独特的演奏技巧,宽广的音域,清脆明亮的音色,成为中华民族瑰宝中的精品,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名族乐器之王。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pipaxing/31713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