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赏析《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春行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本诗是白居易于穆宗长庆三年(823年)任杭州刺史时写的。在他任职时,他曾写过许多有关湖光山色的诗作,而此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的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意象深刻,所以,也成了白居易描写春景的代表作。下面赏析《钱塘湖春行》,欢迎阅读了解。

  赞美春天的美丽景色,是古诗词的重要主题之一;歌咏山川河流,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也是诗人笔下的常写之作。但是将两者融合到一起,既描写名山大川的秀丽风光,也能从细致入微的一花一草入手,绘制出一幅逼真磅礴的山川春景图,这样的作品就比较少见。而收录于苏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的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就是这样一篇佳作。此文作者对春天里的一景一物都进行极为细致的观察,更饱含气吞山河的胸襟。至美的西湖美景,至真的性格情怀,在这样一首七言律诗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 至美的西湖

  西湖——中国美景绝佳处,在古典诗词中频频出现,更是以其柔婉清丽的特色驰名中外。一湾美丽的湖水上演着无数感人的故事。既有范蠡西施西湖泛舟,又有许仙白娘子断桥相会。这样一个青山环绕独特美丽的湖景,该如何描写才能凸显其美?不说那两岸沙堤上嫩柳梧桐抽枝展芽,也不说那青山巍巍水光一色,光是那波光粼粼的湖水倒映着湖心岛里的八角小亭就足以让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所以,要想将这所有景色融入到一首诗中,这就需要很深的文学和诗词功底。让我们来体会白居易采用的独特写景技法。

  开篇两句由湖上春色写起。诗人先点明大的环境,然后才描写春景。“孤山寺”“贾亭”“水面”“云脚”这些大的景物就粗线条地把诗人所在的场景勾勒出来。而“北”“西”给人一种方向,这种方向感将景物在画图中安放得错落有致,且凸显“孤山寺”“贾亭”西湖的名胜古迹特色。“云脚低”展示春天里湖水上涨,舒卷的白云和碧波荡漾的湖面融合在一起的独特画面。大的场景勾勒完后,就要用细致的工笔来绘画小景物,颔联就是这样。着重描绘了西湖早春的典型景物,诗人用“几处”“谁家”而不是“处处”“家家”来形容早莺和燕子,更加符合当时的时令,突出了早春的特点。“争暖树”“啄新泥”赋予这幅早春之图以动感,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体现得完美真切。

  美景需要游人的点缀,自然而然游人的身影就显露出来。“乱花”点明花蕾刚刚绽放,但还不是很繁盛。但“渐欲”告诉我们,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盛大场面即将到来。紧接着引用了唐朝的西湖骑马春游的风俗,“没马蹄”形容嫩绿的浅草,将眼前的初春景色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到这里,诗人以巧妙的构思和精巧的布局,以景开始又以景结束,用白描的手法将众多景物写入诗内,层次清晰。一幅清新隽永的西湖春景图就真切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诗人处处流露出对西湖的热爱,直到最后一句直抒胸怀。

  景色由湖里转到岸上,由白沙堤结尾。“苏堤春晓”是西湖十大美景之首,“苏堤”是西湖美景的标志和代表。用“最爱”两字极尽热爱赞美之意,那种流连忘返,陶醉在西湖美景中的感觉。“行不足”怎样也看不够这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寓情于景的同时,着力描绘湖上岸边的蓬勃景色,体现出了诗人的喜悦。语言平淡浅显,清新亮丽,自然隽永,遣词造句也别具匠心。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qiantanghuchunxing/17603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