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秦观与《蚕书》

秦观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引导语: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秦观与《蚕书》有怎样的故事,我们一起来阅读与学习。

  北宋婉约派词人秦观的诗词,可谓耳熟能详。但世间却很少有人知道,就是这位文学家还曾写过一册在中国农学史上颇负盛名的专著《蚕书》,这本《蚕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蚕桑科技专著,在世界蚕桑史上也具有特殊的地位。

  《蚕书》犹如一本简明的育蚕缫丝技术教科书。宋元时期扬州的养蚕业已经从“浴种”增健,发展到生理上的择优汰劣,这是我国养蚕技术的一大进步,秦观的《蚕书》则是这一技术进步的最早记载。

  《蚕书》的文字虽然不多,但从浴蚕种到缫蚕丝的每一个操作阶段,作者都作了简明切实的讲述,犹如一本简明的育蚕缫丝技术教科书。如讲述浴种、孵化的技术,作者说明:“腊之日,聚蚕种,沃以牛溲,浴于川。”是说到了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蚕农就要聚集蚕种,先用牛尿将蚕种浇浸一下,然后将蚕种放在河里洗净收藏。作者在这里所说的“沃以牛溲,浴于川”,实际上是一种“浴种”技术,但“浴种”为什么要在“腊之日”施行呢?用今天的生物工程技术来解释,其作用是利用冬天的低温来选择优良蚕卵,淘汰劣种。由此可见,宋元时期扬州的养蚕业已经从“浴种”增健,发展到生理上的择优汰劣,这是我国养蚕技术的一大进步,秦观的《蚕书》则是这一技术进步的最早记载。

  另外,从“化治”到“车”这几节,讲述了缫车的结构和用法,对缫车上的几个关键部件,作了特别细致的说明,这也是我国有关缫车的最早记载。文中没有说到缫车的传动方式,从秦观描述的操作人员的动作看,这架缫车是用脚踏作为动力的,这比早期的手摇缫车要先进得多。这不仅可以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还可以把一只手从摇柄中解放出来,进行理丝操作,有利于提高蚕丝的品质。

  秦观缫车最富创造性、也是最奇特的装置,这便是专业人士称之为“络绞”的机构。秦观《蚕书》中讲解:“车之左端,置环绳,其前尺有五寸,当车床右足之上,连柄长寸有半,合柄为鼓,鼓生其寅,以受环绳,绳以车运,如环无端,鼓因以旋。鼓上为鱼,鱼半出鼓,其出之中,建柄半寸,上承添梯。添梯者,二尺五寸片竹也,其上揉竹为钩,以防系窍。左端以应柄,对鼓为耳,方其穿以闲添梯。故车运以牵环绳,绳簇鼓,鼓以舞鱼,鱼振添梯,故丝不过偏。”整个络绞装置就是为了使丝均匀卷绕,不至于过偏。若是没有络绞装置,生丝就会在一条直线上运动,无法均匀卷绕。有了这一装置,生丝的卷绕就能在一定范围内来回往返,自动调节,设计构思极为奇妙。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qinguan/29775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