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踏莎行 秦观导学案(2)

秦观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学习过程】

  一、熟悉诗歌,疏通诗意

  1、听诗歌朗读录音,初步熟悉诗歌,感受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对照注释自读诗歌,理解重点词语意思。 津渡:河流的渡口。

  桃源:代指隔绝尘寰的仙境。 可堪:哪堪,哪里禁受得住。 幸自:本自,原来是。 为谁:为什么。

  3、倾情朗读,初探诗意

  云雾遮蔽了楼台,朦胧月色下看不清渡口。我极目远望,桃源仙境在哪里?怎能忍受孤寂的客馆在春日寒风中紧闭,杜鹃在哀啼不停, 斜阳无声地落去„„

  驿站转给我友人馈赠的梅花,驿使捎来的是亲人的信息,如今却堆砌成重重叠叠、无法数清的离愁别绪。郴江呵,你本来该围绕着郴山,为什么竟向湘江流去?

  4、自由诵读词作后齐读词作

  二、再读词作,理解鉴赏

  1、前两句写的是眼前实景,还是意想之景?楼台、津渡、桃源分别象征什么?(结合背景)从中可以读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前两句写的是意想之景。“楼台”、“津渡”喻指词人心中的理想与希望。“桃源”是理想的寄托,心中的乐土。(作者苦苦追寻,多方探寻,却“望断无寻处”)表现了一个屡遭贬谪的失意者的怅惘之情和对前途的渺茫之感。

  2、词的上阕中词人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

  明确:①对仗:“雾失楼台,月迷津渡。”②用典:“桃源望断无寻处。”③虚实结合:楼台、津渡、桃源为虚景,孤馆、斜阳、杜鹃为实景。④情景交融:由于屡遭贬谪、理想破灭,心中凄苦幽怨,想到“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又由心中之景转向现实之景,情景交融。

  3、怎样理解“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潇湘去”?

  明确:①“郴江也不耐山城的寂寞,流到远方去了,可是自己还得呆在这里,得不到自由。”(胡云翼《宋词选》)

  ②“自己好端端一个读书人,本想出来为朝廷做一番事业,正如郴江原本是绕着郴山而转的呀,谁会想到如今竟被卷入一切政治斗争漩涡中去呢?”(《唐宋词鉴赏辞典》)

  ③“在深重坚实之苦恨中,面对无情之天地,发出的无理问天之语。”(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qinguan/38425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