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中考语文文言文《自戒》阅读答案(2)

其他类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译文:

  有品行,即使非常贫贱,仍是可以交往的人;没有品行,即使大富大贵,也不值得亲近。为什么呢?有品行的人,纲常法纪严明,一举一动都符合法令制度。从不曾超越法理违背本分。放纵自己的所作所为。这种君子,即使贫困也不认为不富足,无缘无故给他东西尚且不接受,何况是用不正当手段去谋取呢!他们(追求)“忠孝仁义”,与家人和睦,对乡人和蔼,不把祸害留给他人,断然不会有后患。没有品行的人,心胸间充满诡诈、献媚、凶残、嫉妒;一心所想到都是触犯法理的事,这类人贪婪的口水流满了嘴角,并吞据有的心思强烈如炽烈的火焰。这种人一旦得到机会,就会倚仗权势威逼强夺(他们想要的事物)。这样的人很有心计,即使死了,他们的残余势力仍然对世人有害,必然难以善终。百姓有品行,可以保全自身、守护家业、保护子孙,遗留的善行也将被同乡人流传;公卿丞相没有品行,也会使自身灭亡,使家业败亡,使国家衰亡,甚而至于丢掉整个天下。遗臭万年,被后世人耻笑。不妨做个判断:无品行的卿相,尚不如有品行的百姓。得到这样的人并与他交往,不是损害我(的名声),实在是对我有好处。但是如果有个这样的人在我面前,他却想要拒绝我,怎么样去得到这样的人(的认可)来和他交往呢?与其担心他人拒绝我,不如把他人拒绝我的理由反过来被我自身拒绝,大概就可以(结交到他们)了。随意的用话语来议论他人,就接近于是小人了;能够反省自身,就不失为君子了。我终其一生都应该实践这句话啊。我年少无知,只希望沿着父亲所走过的路行走,小心谨慎,唯恐有所违背,玷辱了父母(的名声)。但愿自己能坚定的走入正道,期待着最终成为真正的君子,所以写下这篇文章,作为对自己的警诫。

  5.【答案】B

  【解析】本题新颖而又回归课本,对很多考生来说是熟悉的陌生题。单凭感觉很难选出答案,需要冷静地去分析对与错。这四段文字均出自人教版高中必修与选修教材的课后练习题中。

  A项出自必修四《苏武传》课后第三题,意思是:“您过去凭着单车出使到拥有强兵的敌国,逢上时运不佳,竟至伏剑自刎也不在乎;颠沛流离,含辛茹苦,差点死在北方的荒野。壮年时奉命出使,满头白发而归。”

  B项出自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后第四题,意思是:“当蔺相如手持和氏璧斜视庭柱,以及呵斥秦王左右的时候,就当时的形式来说,最多不过是被杀,然而一般人却往往因为胆小而不敢有这样的表现。相如一旦振奋起他的勇气,其威力就伸张出来压倒了敌国。回来后有对廉颇隐忍退让,他的声誉比泰山还重。”故正确的断法是“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土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 原题就是加标点。

  C项出自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第三题,意思是秦穆公对于晋国来说,相处很长时间了,他们之间的信义也很深了,交情也很厚了,一但沉迷于烛之武说的利益,抛弃晋国就像擤鼻涕吐唾沫,从郑国又得到了什么呢?

  D项出自《孟子•梁惠王下》,这是对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和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孟子见梁惠王》的延伸阅读,强调民本思想,意思是“谋划这个(问题)不是我力所能及的。一定要(我)说,就(只)有一个(办法):深挖这护城河,筑牢这城墙,与百姓共同守卫城池、国家,百姓宁可献出生命也不逃离,那么这就可以行得通了。”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四个选项均出自课后练习题。出题导向很好,引导师生回归教材。

  以上就是小编为各位考生准备的《自戒》阅读答案的相关内容,祝愿各位考生取得优异的成绩!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qita/11560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