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读契诃夫》阅读答案(2)

其他类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选在新浪博客,原题为《樱桃园的凋零——读契诃夫》,有删改)

  【初读感知】

  1.下列表述与《牡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A.跟父亲站在街上时,“我”正挨着饿。

  B.“我”认出招贴上“牡蛎”这个词,但不知道什么叫牡蛎。

  C.在“我”的强烈要求“给我牡蛎”时,父亲终于开口向行人求助。

  D.“我”在饭馆吃到了美味可口的牡蛎。

  2.阅读《读契诃夫》,简要概括医生这一职业对契诃夫文学创作有哪些影响。(4分)

  【细读品析】

  3.阅读《牡蛎》第(8)段,根据语境为空缺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并说明理由。(4分)

  4. 《牡蛎》第(12)段中,作者为什么把“我”想象写得如此丰富细腻?联系上下文说说其作用。(5分)

  【联读发现】

  5.结合《读契诃夫》第(2)段,探究《牡蛎》第(20)段中,“一群人迅速把握团团围住,带着好奇心和笑声瞅着我”这一场面描写的用意。(5分)

  6.结合《牡蛎》一文,谈谈你对《读契诃夫》最后一段划线句的理解。(8分)  参考答案:

  1. (3 分)D

  2. (4分)医生这一职业使他的文学创作几乎都是揭露性与批判性的。契诃夫将医生耐心的职业习惯流注到了文学对存在的观察与描写上。医生职业造就了他冷竣的叙事态度。

  3. (4分)A.理由示例:“父亲”一直找不到工作,直到今天才下定决心来街上乞求施舍,可见他心理上是羞于求人的,所以他的动作是迟疑、轻微的。因此我选A項。

  4.(5分)作者把“我”的想象写得如此丰富细腻,突出了想象中的牡蛎十分恶心;但“我”还是要把它吃下去,从而突出“我”极度饥饿;也说明“我”对牡蛎一无所知,为下文“我”吃牡蛎的情节作铺塾。  5. (5分)这一场面写出了人们毫无同情心;揭露和批判了社会这个“病者”的冷漠无情;引发读者对疗治这个社会的关注。

  6. (8分)【说明】《读契诃夫》最后一段画线句有三个要素:叙述和抒情的克制,字里行间的血和泪痕,小说的悲悯情怀。能够从《牡蛎》一文中发现与这三个要素相符的内容,按照它们内在的逻辑关联形成整体理解,合理即可。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qita/12480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