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19 分)
崔浩字伯深,少好学,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该览,研精义理,时人莫及。弱冠为通直郎,稍迁著作郎,道武以其工书,常置左右。道武季年,威严颇峻。宫省左右,多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隐,避目下之变。浩独恭勤不怠,或终日不归。帝知之,辄命赐以御粥。其砥直任时,不为穷通改节若此。
泰常元年,晋将刘裕伐姚泓,欲溯河西上,求假道。诏群臣议之。外朝公卿咸曰:“函谷天险,裕何能西入?扬言伐姚,意或难测。宜先发军断河上流,勿令西过。”内朝咸同外计,帝将从之。浩曰:“此非上策也。司马休之徒扰其荆州,刘裕切齿久矣。今兴死子幼,乘其危亡而伐之,臣观其意,必自入关,劲躁之人,不顾后患。今若塞其西路,裕必上岸北侵。如此则姚无事而我受敌矣。蠕蠕北寇,人食又乏,发军赴南,则北寇进击;若其救北,则南州复危。未若假之水道,纵裕西入。所谓卞庄刺彪,两得之势也。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令姚氏胜也,亦不失救邻之名。纵裕得关中,悬远难守。彼不能守,终为我物。今不劳兵马,坐观成败,斗两彪而收长久之利,上策也。”
议者犹曰:“裕西入函谷,则进退路穷,腹背受敌;北上岸,则姚军必不出关助我。扬声西行,意在北进,其势然也。”帝遂从群议,遣长孙嵩据之。战于畔城,为晋将朱超石所败。帝恨不用浩言。
(选自《北史崔浩传》)
【注】①该:尽、皆。②道武:道武帝,北魏皇帝拓跋珪。③泰常: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年号。④姚泓:后秦国主,羌族人。⑤兴:姚泓的父亲姚兴。⑥蠕蠕:少数民族,也叫作“柔然”。⑦卞庄刺彪:春秋时鲁国大夫卞庄曾让两虎争食相斗,待其一死一伤,然后杀其伤者。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稍迁著作郎中 稍:略微。
B. 不为穷通改节若此 穷:困窘。
C. 必德我假道之惠 德:感激。
D. 纵裕得关中,悬远难守 纵:即使。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崔浩反对阻截刘裕军队的理由的一组(3 分)
①扬言伐姚,意或难测。
③未若假之水道,纵裕西入。
②今若塞其西路,裕必上岸北侵。
④发军赴南,则北寇进击;若其救北,则南州复危。
⑤所谓卞庄刺彪,两得之势也。
⑥纵裕得关中,悬远难守。彼不能守,终为我物。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崔浩博学多才,精通书法,又能坚守节操。在对待刘裕假道伐姚问题上,更表现出他长于谋划,智略过人。
B.朝廷多数人主张阻截刘裕的军队,主要理由是刘裕伐姚不是真实意图,而是声东击西,觊觎北魏。
C.崔浩认为刘裕伐姚并非借口,他分析了阻刘和纵刘的不同结果,但明元帝因与刘裕有切齿之仇,未作采纳。
D.明元帝未采纳崔浩的建议,而采纳了大臣的意见,派长孙嵩阻截晋军,结果在畔城被晋军打败。
7.把文言文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宫省左右,多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隐,避目下之变。(5 分)
(2)战于畔城,为晋将朱超石所败。帝恨不用浩言。(5 分)
参考答案:
4.A(稍:不久)
5.D(①众臣之词③最好的解决方法⑤比喻取得的结果)
6.C(“明元帝因与刘裕有切齿之仇”错)
7.(1)内廷许多亲近的人,都因为细小的过失而受到惩处,于是大家无不逃避躲藏,以避免眼下的不测之祸。(“左右”译为“身边的人”1分,“以”译为“因为”1分,“得罪”译为“有了罪名”或“获罪”1分,“莫”译为“没有谁”1分,语句通顺1分,共5分)
(2)两军在畔城交战,北魏军队被晋将朱超打败。明元帝悔恨没有采纳崔浩的建议。(补充主语1分,介词结构后置和被动句各1分,“恨”1分。语句通顺1分,共5分)
参考译文:
崔浩字伯深,从小爱好学习,他广泛阅读了儒学和史学著作,对于天文、阴阳和诸子百家的著作,也无不涉猎,在精心研究各家宗旨和深刻含义方面,当时没人能和他相比。20岁时,(他)就担任了通直郎,不久升为著作郎,道武皇帝因为他擅长书法,常把他安排在自己的身边。道武皇帝晚年,用法严峻,内廷许多亲近的人,都因为细小的过失而受到惩处,于是大家无不逃避躲藏,以避免眼下的不测之祸。只有崔浩慎守职事,努力不懈,有时还成天不回家。道武皇帝知道后,就派人把自己用的饭食赏给他吃。崔浩心胸坦荡,任凭时事变化,不因仕途的阻滞或顺利而改变自己。
泰常元年,东晋将领刘裕征伐姚泓,想要沿黄河逆河西上,就向北魏请求借路。明元帝召集群臣议论是否可行。外朝(指以宰相为首的一套办事机构)的公卿都说:“函谷关是天险之地,刘裕怎么可能破关西入?他声言征伐姚泓,真实意图还难以预料。我们应该抢先发兵黄河上游加以阻截,不要让他西去。”内廷(指由皇帝近侍人员组成的决策机构)的官员和外廷大臣意见一致,明元帝打算采纳。崔浩说:“这不是最好的办法。司马休等人侵扰刘裕镇守的荆州,刘裕对他恨得咬牙切齿已有好久了。现在姚兴已死,他的儿子姚泓还年幼,趁着他们危急的时候攻打他们,我看刘裕的.意图一定在于入关,强大而暴躁的人,是不会顾忌后果的。我们现在如果阻截他们西进之路,刘裕一定会上岸向北进攻。这样姚泓平安无事而我们要受到攻击了。柔然是我国北方的敌人,他们的人和粮食又缺乏,(正需要补充)。我们发兵到南边,那么北方的敌人就会(趁机)进攻我们;如果我们要救北方,那么南边又危险。不如借水路给刘裕,放刘裕西去。这就是所谓的卞庄刺虎,一举两得的局势啊。如果刘裕取胜,一定感谢我们借道给他的恩惠;如果姚氏取胜,我们也不会丢掉救助邻国的名声。即使刘裕取得关中,也会因太远而难守。他们不能守,最终就会成为我们的。现在不用兵马劳顿,坐观成败,使两虎相斗而我们获长远的利益,这才是最好的策略。”
议论的群臣还是说:“刘裕向西进入函谷关,就会进退两难,走投无路,腹背受敌;向北上岸,姚军一定不出关救助我们。刘裕声言向西征伐姚泓,真实的意图在于北上,情况就是这样。”明元帝于是采纳了大臣们的意见,派长孙嵩阻截晋军。两军在畔城交战,北魏军队被晋将朱超石打败。明元帝悔恨没有采纳崔浩的建议。
【《崔浩字伯深》阅读题答案及翻译】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qita/17893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