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初中课文台阶课堂实录

其他类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初中课文台阶课堂实录是怎样的呢?怎么才能上好初中课文关于台阶这一课的内容呢?下面是初中课文台阶课堂实录,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课文台阶课堂实录

  初中课文台阶课堂实录

  一、从造屋时间的长度读文本的况味

  1.从时间的长度读父亲造屋的艰辛

  师:从你们的实际体会想一想,比如同样是做6道代数题,甲同学基本功扎实一些,方程式很熟练,一个小时便完成了作业。而乙同学,一边做题一边还要翻代数课本,反复对照,整整用了一个下午。你们说,他们感觉会怎么样?

  生:当然甲同学会感到很轻松,做完代数题还可看点儿课外书,然后还可到操场上踢踢足球。而乙同学,一个下午都头晕脑涨。当然,他能独立做完也值得肯定。

  师:在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出,做一件事情,所用时间的长度,本身就体现着一种艰辛,时间长度就是劳动量的一种标志。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么,请看《台阶》中,父亲为了造屋,备料用了多长的时间呢?

  生:“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生:“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

  师:这就是顶着星星出,背着落日归,这一天出去至少要干上十几个小时。大家用短语概括一下怎么说?

  生:早出晚归,披星戴月。

  师:很好。下边我们再看他造屋时的时间表是什么样的,请同学回答。

  生:“白天,他陪请来的匠人一起干,晚上他一个人搬砖头、担泥、筹划材料,干到半夜。睡下三四个钟头,他又起床安排第二天的活。”

  2.从时间的长度读父亲理财能力的孱弱

  师:父亲造高台阶的新屋子为啥用这么长的时间呢?

  生:没钱,收入低。

  师:盖房用的钱是怎样积攒的?

  生:节俭。

  师:从哪里看出来?

  生:穿着草鞋去很远的山里砍柴。

  师:还用什么方法攒钱?

  生:砍柴卖。一元一担,父亲一天能卖一元五角钱。

  师:大家算一算,父亲一年用四个月砍柴,一年能卖几个钱?

  生:4个月,120天,每天一元五角,共180元。

  师:十年不花,充其量才能攒下1800元。所以,父亲省吃俭用。故事中怎样描述父亲攒钱的小气劲儿?

  生:“往黑瓦罐里塞角票。”

  师:从备料时间长可以看出父亲的理财能力怎么样?

  生:不怎么高,是一个老实巴交的种田人、砍柴人。除了卖力气,没有什么别的生财之道。

  师:是呀!他要是能在三两年内盖上一幢高台阶的大瓦房,他岂不就成了改革开放奔小康的典型人物了吗?他备料的方式规定备料的时间必然是漫长的。

  3.从时间长度对比高台阶造成的失落中读父亲的苦涩

  师:以你们可能有的经历来进行想象。某同学经过初中三年努力学习,废寝忘食却考入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高中,他对自己所获结果的满意度与三年的辛劳相比较会怎样呢?

  生:会很郁闷,很失望。

  师:同样,我们设身处地想一想父亲的内心感受。他辛劳了大半辈子,渴望造一个九级台阶的新屋子。新屋造成了,但他却感到无比的失落。故事最后怎样写他的失落?

  生:父亲感叹说:“这人怎么了?”

  师:“这人怎么了”,这个“人”是谁呢?

  生:指父亲自己。

  师:这个“怎么了”的“怎么”指什么?

  生:我这大半辈子就是这样为高台阶新屋子活着吗?

  师:父亲的追求实现了。但是,他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了怀疑。可是,他不明白。所以,发出了悲叹。他在问自己这大半辈子亏不亏。

  二、从台阶的高度比读文本的况味

  1.居屋台阶高度比构成父亲的精神压力

  师:课文第一句话是什么?

  生:“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师:这第一句话很有味道。“我们家的台阶低”,是父亲“觉得”,也就是说是父亲的“感觉”,而且这种“感觉”一直压在他的心头,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总觉得”的“总”字。

  师:那么,为什么台阶低会成为父亲的心病呢?

  生: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师:“我”家的台阶有多高呢?

  生:有三级。

  师:我家的三级台阶显然是较低的。所以,就成为父亲的心病。文本对此有一段生动的描写,请读一读。

  生:“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阴。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师:柳树摇来摇去的树枝摇不散那专注的`目光。这几句描写很有造型感,父亲这个样子像什么?

  生:石像。

  师:为什么说像石像?

  生:他一动不动,眼睛专注,不就是一尊石像嘛。

  师:从这种专注的神态里,大家揣摩一下:父亲在想什么?

  生:唉!我们家什么时候有这样的高台阶呀!

  师:很传神哪!这说明什么?

  生:父亲对高台阶的渴望、追求。

  师:由此可见,乡间“台阶”攀比之风在父亲心头的压力。故事写到这里时,说到烟雾,怎么写的?

  生:“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师:树枝摇来摇去,是因为树枝本来在树上有固定的状态,风一来它的状态发生改变,随风向某一方向倾动。原来的固定状态作用力,又使它复原,所以又摇回来。又一股风吹来,它就又随风倾向一方。这样就形成摇来摇去的样子。树枝如此,父亲吸的烟会怎样?

  生:散了。

  师:为什么?

  生:它没有“根”。

  师:所以这句子不对。应该这样写——父亲烟锅儿冒出的一缕缕烟气飘过父亲的头顶。不动的身影,专注的眼神,飘动的烟气,可以从中体会父亲心情的沉重,乃至某种困惑,而这一切都发生在台阶空间高度对比的背景下,很有情景感。

  2.新屋的高台阶给父亲带来“不自在”

  师:新屋造好了,台阶变高了,由三级升为九级。父亲本应高兴的。但是,他实际怎样呢?

  生:他很不自在。

  师:怎么不自在?说一说有哪些表现?

  生:磕烟锅不敢磕了,怕磕坏了台阶,得憋着。

  生:坐在高台阶和乡亲打招呼竟然慌乱起来,回答错了。

  生:而且他还一台阶一台阶地往下挪。

  师:这说明他的精神世界还是原来的精神世界。物质条件虽然改变了,但人还是原来的人。换句话说,他本来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高台阶的房子并没有使他蜕变而脱离他所属的阶层,所以,他精神上感到不自在。高台阶作为一种新的生存方式,父亲心理上还不适应。

  3.新屋的高台阶破坏了父亲的生活平衡

  师:父亲不仅心理上不适应高台阶的生存方式,而且力量也显然不适应。你们说表现在什么地方?

  生:担水。

  师:有什么状况发生?

  生:父亲担一担水,噔噔噔,很轻松地跨上三级台阶。到第四级台阶,父亲身子便晃了一晃,很老的毛竹扁担“嗄叽”惨叫一声,水泼在了台阶上。

  师:显然,父亲的体力在高台阶上受到了考验,“力”不从心,这说明高台阶并不适合他。担水,这是写在文本中的事情。它作为一个文学意象,象征着生活中的许多情景。比如,生活中还有许多类似的问题。大家想一想,还有什么?

  生:扛粮食。

  生:担柴。

  师:居家过日子,事情多了。台阶高了,日子累了。高台阶,需要有高台阶的配套生活方式。显然,父亲打造的高台阶,虽然满足了当初的精神追求,但也给他带来诸多的生活烦恼。他没有想到,台阶的“高”破坏了他的“力”的平衡与和谐。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qita/192524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