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排比句在文中的作用(2)

其他类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①排比语段内部要具有合理的“顺序”,或按时间顺序(由古到今)、或按空间顺序(由远及近、由中到外)或按逻辑顺序(由现象到本质、由概念—判断—推理)等。如,有一个人这样诠释苦难与人生的关系: 屈原在其“联齐抗秦”的政治主张未被采纳却“忠而被谤”的苦难中,仍能 “哀怨托离骚,孤忠报楚国”;司马迁因秉笔直书,“不溢美”“不隐恶”而遭受腐刑时,却能“忧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杜甫虽“长夜沾湿”“布衾似铁”却依然“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吟诵出“大庇天下寒士”的千古绝唱。他们不是在时光的流逝中淡化苦难,而是用全部的热情和才智和命运进行了不屈的抗争,升华了自己也点缀了历史。

  ②表述的角度要一致,分类要合理。按照语段表达 的内容可大致的分为人、事、物、理、情等;按表达的角度(性质)排比语段可分为正向和反向等。如果类属不当,将会削弱排比语段的表达效果。如有的同学对亲情作了这样的铺陈:亲情是什么?亲情是朔风呼啸的冬夜,母亲手中飞翻的针线;是烈日炎炎的夏日,父亲手中驱蚊的芭蕉扇;是久别重逢后,亲人的一句平淡的问话“回来了”;是父亲暴怒时的一顿拳脚……

  ③要运用具体内容来铸就排比语段的风骨。排比句不仅具有句式整饬、营造气势的功用,而且还能够构筑文章的骨架。实际上,只有以具体的人物、事例和具体的生活场景为主体构成的排比语段,才真正发挥 其对文段的润饰功用,才会达到提高语言表现力的目的。如有一位同学这样诠释幸福:不觉得,我又想起常被人鄙视的刘禅,虽乐不思蜀,但却使蜀地的百姓免受战乱之苦,统一的旗帜下,没有战争就该是幸福吧;近代美学大师王国维缘于“文化断裂”“文化幻灭”而投湖自尽,对其个人来讲,谁又能否认,这是一种殉道般的幸福呢?同样傅雷夫妇在无力承受压力的情况下,双双自杀,也该是一种解脱地狱般痛苦的幸福 吧?只不过,对他们来说,这是另一种意义的幸福:解脱的幸福。

  ④排比语段要富有变化,以免有板滞之嫌。在平时的训练中,“正举反问”方式的应用较为普遍。。请看下面的事例: 历史常给人以警示,假若当初商纣王能广开言路,察纳忠言,何至于落得个众叛亲离,葬身火海的下场呢?假若当初蔡桓公听从扁鹊的劝告,又何至于病入膏肓而一命呜呼呢?反过来说,假若当初齐威王不采纳邹忌的讽谏,又怎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呢?假若当初秦孝公不听商鞅之谏而实行变法,何以能称雄于六国呢?假若当初唐太宗不听从魏征的劝谏,又怎么能有“贞观之治”的政治局面呢?由此可见,不善纳人言者,亡;善纳人言者,昌。并非每一个春天的日子都是百花盛开、阳光灿烂,并非每一个季节都适合播种或收获,也并非每一处风景都值得我们的留恋,有的风景美的太苍凉,何必留恋太多, 沉 迷太久? 这段话有比喻句式、有排比句式、有否定句式、有反问句式,几种句式综合起来给读者一种比较轻松、愉悦、跳跃和谐的感受,朗读起来朗朗上口,颇有气势,并且令人沉思再三。其效果不是一般的陈述句所可比的。

  总之,排比句的运用不仅可以平中见奇、俗中显新,有时甚至能化腐朽为神奇,从而使文章神完气足,不同凡响。

【排比句在文中的作用】相关文章:

1.排比句的作用

2.排比句的作用

3.排比句的作用有哪些

4.排比句的作用和特点

5.排比句的作用及例子

6.文章运用排比句的作用

7.排比句式的作用

8.作文中常用的排比句大全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qita/194635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