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二年级课文我的路原文

其他类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我的路》是季羡林先生具有励志意义的人生独白。季先生的求学与就业经历,对当下的青年读者来说,是一部非常合时宜的励志作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课文我的路原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二年级课文我的路原文

  这里我想分两部分说明,一为对待日常学习的态度,二为对等考试的态度。

  对学习,简言之,要爱。要怀抱着一种真挚的、谦恭的敬爱去接受所学的知识,并试图理解它们的美妙。一个没有爱的人可以把每一门课都学得不错,但绝不可能做到最出色、最优异。而且更主要的是,他每天每天在做自己不喜[object Object]欢做的事,他不幸福。

  每一门课程中都有值得品味的乐趣,但大多数时候你只是任它们与自己擦肩而过。数学和物理有精简的定义,严谨的论证,巧妙的思维,还有许多完美的规则与真理。在正方体上做出一个正六边形的截面,这在我而言就是种享受。不为什么,它对称,因而完美。用动量定理和机械能守恒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得出同一个问题的答案,这亦是享受。不为什么,它们从两个角度勾勒,让我看清了真理的轮廓。化学和生物则充满奇异的现象,美妙的传说,神秘的物质,还有许多关于生命的思索。将硫酸铜天蓝色的结晶体托在手心,你难道不会小心翼翼地吗?宛如赏玩着一件精美易碎的艺术品;在显微镜下追踪到一只草履虫的影子,你难道不会兴高采烈吗?宛如邂逅了造物主的一个奇迹。谈到语文,《滕王阁序》、飞扬华丽的辞藻,《过秦论》气势磅礴的论证,理应会将愚钝的人感动。再说英语,那美妙就隐藏在一个小小的连词、一句地道的俚语,甚至就是一条抽象的语法规则里。

  你学得愈多,便悟得愈透;悟得愈透,便爱得愈深。直深到不能自拔。因为用了心,所以动了情。

  这里存在着几个误区。首先,“为了谁谁谁而学习”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它会将你搞得精神紧张,逼你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当你转过身避开尘世的喧嚣,在书本中寻找一份宁静与纯洁之时,你不是为了父母,不是为了老师,也不是为了那定夺你前途命运的赌注——高考,而仅仅,仅仅是为了你自己。因为唯有这样你才快乐。

  其次,“学习仅仅是一种手段”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现在学的这些东西以后都是用不着”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学习,仅仅是学习的本身,就是一个美好神圣的目的。不学习你要做什么。不学习,你的灵魂要到何处寻找它的归宿。人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修养、升华自己的思想而学习的,别和我谈什么大学什么工作什么优越的物质生活,现在学习的这些知识都会作用于你的身心,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你的生存状态。

  再次,“将多做习题等同于题海战术”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不亲手写完一道题,你对这道题的理解就必然不够深刻不够完整。“会”与“做对”两个概念之间的差别往往超乎着你的想象。无论数学抑或语文,做题是能培养一种“题感”的。因为每逢考试你往往时间紧张,心里又焦虑,往往倾向于抓住你第一个闪过脑海的念头,第一种涌上心间的想法。这时你依赖了直觉。直觉就是我所谓的“题感”,它是通过以往多次解答类似的题目而逐渐累积培养起来的。所以做一定量的题是必须的,千万不要犯了心高气傲,眼高手低的毛病。

  最后,“学习是一件孤独清苦的工作”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记得非典时期,所有高三学生放假在家。这期间我接了许多电话,千篇一律地抱怨着自己的寂寞与烦燥、学不下去了、高考改到什么时候了、别人都在不在学习呢。我不想回答这些问题。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和别人有什么关系,和高考什么时候考又有什么关系。此刻所谓的与世隔绝、小小的暂时的寂寞,不正是读书人梦寐以求的超然境界吗。

  当然,我在此有将学习绝对化和神圣化的倾向。我承认,它不是生命的唯一,但真正的生命无时无刻不在渴求着学习。

  考试时的心态异常重要。我身边有不少同学每逢大考就发挥失常,久而久之也不得不调整自己的定位,承认那失常的水平就是自己的真实水平。也有同学每逢大考就发挥超常,让人怀疑他平时不过是韬光养晦、大智若愚而已。在2003年的高考中,这一差异表现得尤为显著。只因为那份“无视考试说明又藐视教学大纲”的理综试卷。事实上卷子出得不错,思路很明确,一些想法也新颖有趣。只是题面叙述、题目设置等等因素的变动严重扰乱了学生的心态。第一道选择题不知所云,心就乱了。第一道笔答题是冗繁的物理实验,心又乱了。气体,不是不考了吗?于是心乱了。神经,这题目讲过吗?于是心乱了。两个半小时转瞬即逝了,有人还没交卷就趴在课桌上痛哭失声。许多人事后忿忿地说,被骗了。被那些鼓动我们“冲击三百分”的老师骗了,被区里平平淡淡循规蹈矩的一模试卷骗了,被删减得七零八落的考试说明骗了。其实,是被自己骗了。谁对我们承诺过“高考应该是怎样怎样”了?只不过是我们自己太轻信,太怠惰,不思考而一味被动地接受许多暗示。既是考试,总要有变,但谁想屹立在风口浪尖、岿然不动,他就必得以不变应万变。不变的,就是一颗沉静的心。

  给自己一个恰如其分的自信,不要抱着过高可过低的期望。当然,绝大多数时候考试所表现出来的水平总是,至少在我们自己看来,略低于实际水平。因为我们很少做对自己不会的题却时常做错自己会做的题。但是,如果你的实际水平足够高,再留出些许空间给那些不可预见的错误,你的表现水平还是完全可以让自己也让他人满意的。畏难情绪是致命的创伤,但学会该放就放绝对是必需的。考试之前和考试之中都不要去思考分数这件事,不能看着一道大题分值太高就舍不得放弃。分数只是一个抽象数字,对你而言并没有实际意义,不要事先给自己定下一个死框框:我应该考多少多少分或我至少考多少多少分。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尽你所能创造一张近乎完美的试卷,这才是最要紧的事。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qita/203806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