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陈与义《牡丹》阅读答案及赏析

其他类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有关陈与义《牡丹》阅读答案及赏析

  牡丹

  (宋)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②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注释】

  ①洛阳是作者的家乡。洛阳牡丹天下闻名。此诗作于作者晚年,当时金人南侵,洛阳已沦陷。②青墩溪:在浙江省桐乡县,作者年老退隐之地。

  1、“十年伊洛路漫漫”中“路漫漫”有几重意味?说说你的理解。

  2、有人说“东风看牡丹”看似闲暇有致,实是一种极为悲苦的写照。如何理解?

  参考答案

  1.“路漫漫”,一谓远离故乡,长路漫漫,无由再达;二谓家乡被金兵占领的时间已久,自己离乡的时间亦久(十年);三谓国破家亡,虽自己无力回天,但心中耿耿之志仍未消歇。(任答两点即可)

  2.这句表面说的是面对春日盛开的青墩牡丹,自己独自一个在观赏,实际上想说的是什么时间我才能再回到故乡去观赏天下驰名的洛阳牡丹。作者通过牡丹而强烈地表达出了对故乡深切无尽的思念及对前景的无望与悲苦万千的愁绪!

  赏析

  这首诗作于绍兴六年(1136),当时陈与义以病告退,除显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寓居浙江桐乡。他虽身离官场,但心系魏阙,对国事非常关心。陈与义是洛阳人,洛阳以牡丹闻名天下,因此他见到眼前牡丹盛开,勾起了伤时忧国的情感,写下了这首佳作。

  这首诗里,诗人表面说的是面对春日盛开的青墩牡丹,自己独自一个在观赏,实际上想说的是什么时间自己才能再回到故乡去观赏天下驰名的洛阳牡丹。但想到眼前的景况,时间在无情地流逝,自己已变得老态龙钟,然而家国破碎故土依然难回时,诗人通过牡丹而强烈地表达出了对故乡深切无尽的思念及对前景的无望与悲苦万千的愁绪。

  诗题是咏物,诗的内容实际上是藉物抒怀,所以不用咏物诗格,一开始就以回叙当年寄情。

  诗写道,金兵入汴,已经十年,自己流离失所,漂泊无依。“路漫漫”三字,表现了诗人很复杂的心理,既是说国运不昌,中原沦陷,无由再游故地,再赏洛阳牡丹,也是痛惜家国,不能回乡;又有感叹前途渺茫的'意思。由国事、家事、自身事,逼出下句,说自己老态龙钟,独自在桐乡青墩溪边,默默地对着牡丹。末句有有余不尽之意,非常含蓄。独立花前,不忍离去,显然不单独是赏花,更主要的是怀旧。所怀内容,就是上文感叹“路漫漫”的无限心事。这样收煞,诗便充彻着凄凉悲伤,于平淡处涵有浓郁的情感。诗到末二字方才点题“牡丹”,使前面所流露的感情,有了合理的解释,是点睛之处;到这句,读者才领会到,诗中的怀旧,都由独立看牡丹而生发,末句的次序应是第一句。

  短短四句诗,使人仿佛见到诗人独自一人在牡丹花前怆然伤怀,悲苦欲泪,给人以强烈的感受。

【有关陈与义《牡丹》阅读答案及赏析】相关文章:

1.《早行( 陈与义)》阅读答案

2.陈与义传阅读答案

3.陈与义春寒阅读答案

4.《牡丹》阅读答案

5.牡丹说的阅读答案

6.陈与义《巴丘书事》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7.教育:《观雨 陈与义》阅读答案

8.《襄邑道中 陈与义》阅读答案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qita/301867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