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秋天的况味》阅读答案林语堂

其他类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秋天的况味》阅读答案林语堂

  做阅读题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秋天的况味》原文

  林语堂

  ①秋天的黄昏,一人独坐沙发上抽烟,看烟头白灰之下露出红光,微微透露出暖气,心头的情绪便跟着那蓝烟缭绕而上,一样的轻松,一样的自由。不转眼,缭烟变成缕缕的细丝,慢慢不见了,而那霎时,心上的情绪也跟着消沉于大千世界,所以也不讲那时的情绪,只讲那时的情绪的况味。待要再划一根洋火,再点起那已点过三四次的雪茄,却因白灰已积得太多而点不着,乃轻轻地一弹,烟灰静悄悄地落在铜炉上,其静寂如同我此时用毛笔写在纸上一样,一点的声息也没有。于是再点起来,一口一口地吞云吐雾,香气扑鼻,宛如偎红倚翠温香在抱的情调。于是想到烟,想到这烟一股温煦的热气,想到室中缭绕黯淡的烟霞,想到秋天的意味。

  ②这时才忆起,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并不是这样的,使人联想的是肃杀、是凄凉、是秋扇、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然而秋确有另一意味,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没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有人以老气横秋骂人,可见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在四时中,我于秋是有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

  ③秋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妖艳,夏日之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笼之概,不单以葱翠争荣了。这是我所谓秋天的意味。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凛冽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那时的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熏热的温香罢了。或如文人已摆脱下笔惊人的格调,而渐趋纯熟练达,宏毅坚实,其文读来有深长意味。这就是庄子所谓“正得秋而万宝成”结实的意义。在人生中最享乐的就是这一类的事。比如酒以醇以老为佳。烟也有和烈之辨。雪茄之佳者,远胜于香烟,因其意味较和。倘是烧的得法,慢慢地吸完一支,看那红光炙发,有无穷的意味。毒片吾不知,然看见人在烟灯上烧,听那微微哔剥的声音,也觉得有一种诗意。

  ④大概凡是古老、纯熟、熏黄、熟练的事物,都使我得到同样的愉快。如一只熏黑的陶锅在烘炉上用慢火炖猪肉时所发出的锅中徐吟的声调,是使我感到同观人烧烟一样有兴味。或如一本用过二十年而尚未破烂的字典,或是一张用了半世的书桌,或如看见街上一块熏黑了老气横秋的招牌,或是看见书法大家苍劲雄浑的笔迹,都令人有相同的快乐。

  ⑤人生在世如岁月之有四时,必须要经过这纯熟时期,如女人发育健全遭遇

  安顺的,亦必有一时徐娘半老的风韵,为二八佳人所不及者。使我最佩服的是邓肯的佳句:“世人只会吟咏春天与恋爱,真无道理。须知秋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宏,而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惊奇、艳丽。我真可怜那些妇女识见偏狭,使她们错过爱之秋天的宏大的赠赐。”若邓肯者,可谓识趣之人。

  《秋天的况味》阅读题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本文用词精炼,语言优美,从全文来看,主要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描写秋的美丽景色。

  B.本文欲扬先抑,先介绍了传统之秋的“肃杀、凄凉”之味,再表达对气象磅礴、成熟温和的秋意秋味的喜爱。

  C.本文句式运用颇有特点,既长短句结合,见出语言参差错落之美,又整散错置,于自由灵活中偶见整饬之美。

  D.作者在文中将雪茄与毒片做对比,认为毒片的味道比雪茄更烈,在烟灯上烧出的哔剥的声音,颇有一种诗意。

  E.文尾,作者借邓肯之语可怜那些识见偏狭的妇女,因为她们只会吟咏春天和恋爱,忽视了秋天的美丽景色。

  (2)请简要分析本文首段的作用。(6分)

  (3)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况味”在文中所包含的具体内容。(6分)

  (4)有人认为本文重在写秋景,有人认为本文重在写人生。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你的理由。(8分)

  《秋天的况味》阅读答案

  (1)(5分)选B给3分,选C给2分,选E给1分,选A、D不给分。(A.错误,主要运用比喻、排比,拟人不是主要运用的手法,没有反复; D.“对比”说法有误,文中未将毒片与雪茄对比,“认为毒片的味道比雪茄更烈”则无根据; E.说法不够准确。原文为“她们错过爱之秋天的`宏大赠赐”。)

  D.作者觉得香烟点燃后的蓝烟缭绕、消散,雪茄点燃后的红光炙发、意味温和,毒片燃炙的哔剥声响颇有诗意。

  D.作者用慢火炖肉的声调、老旧的字典等事物来形象、直白地表达对“古旧、纯熟、熏黄、熟练”的事物的喜爱。

  (2)(6分)

  (1)内容上:

  ①交代了作者写作此文的背景和缘起:在一个秋天的黄昏,独坐沙发抽烟,看缭烟盘旋,热气升腾,联想到秋天。

  ②表现作者情感,营造氛围基调:本段娓娓道来,营造了亲切、闲适的气氛,表现了作者此时悠闲的心境。

  (2)结构上:照应标题,引出下文。本文首段在全文中起引子的作用。由烟气的飘渺而引起作者的无限遐想,从而引出对秋的感悟。

  (每点2分,共6分)

  (3)(6分)

  “况味”包含的内容:

  ①一种不同于春天、夏天、冬天的秋林古气磅礴气象(答“古色苍茏之概”得1分)

  ②是事物古老、纯熟、熏黄、熟练的特点及其带给人的一种愉快感受。

  ③是事物表现出的一种有万倍的雄壮、惊奇、艳丽的格调(境界)。(答“更华丽、更恢奇的景色”亦对)。 (每点2分,共6分。若只照抄关键词则不能得全分,须概括。)

  (4)(8分)

  答:(1)看法:我认为重在写人生。(2分)(2)理由:①本文名为写秋,其实是写领略自己人生“初秋”的况味。(3分)②文中写到“人生在世如岁月之有四时,必须要经过这纯熟时期”,就从前文的描写自然之秋的特点和感悟,转到对人生之初秋的感悟和品味。(3分)③并且最后以邓肯的名句作结,更是抒写作者热爱和陶醉人生的“初秋”。显示了作者达观清淡的人生态度。(3分)

  (能表明自己观点2分,理由任答两点给6分。)

  (若答重在写景,符合文意,表达合理,亦可得分,但不能超过6分。)

【《秋天的况味》阅读答案林语堂】相关文章:

1.林语堂《秋天的况味》阅读答案

2.《秋天的况味》林语堂阅读答案

3.《秋天的况味》阅读答案

4.《秋天的况味》阅读答案「推荐」

5.《秋天的况味》阅读的答案

6.林语堂 梁实秋 英语

7.等 阅读答案

8.《等》阅读答案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qita/311244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