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中国古代医学的劝学思想略论论文(3)

劝学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3、中国古代医学劝学传统的成因。

  (1)儒家“劝学”传统的皴染诸子各家的文献,如《老子》《墨子》《管子》《大戴礼记?劝学》《小戴礼记?学记》《孔子集语?劝学》《吕氏春秋?劝学》等,都可见劝学的观点。其中,儒家着作鲜明而集中地表达了劝学的思想主张,对“学”本身的重视深刻地影响了古代医学学术传统的建立。《论语》开篇“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两相比较,“不思”的结果只是迷惑,而“不学”则会产生“殆”的危险后果。及至荀子《劝学》一文全面地讨论了“学”的主题,从学习的目次、宗旨和方向等层次进行了分析。

  “劝学”传统的成型,朱熹是承转的关键人物。历来学者都认为,朱熹的思想走的是一条从为学的功夫入手建立理学体系的路子。按照宋儒确立的观念系统心一性一理的逻辑结构,凸显人自我本真的心性,“格物”是必经之路。朱熹谓“读经看史,应接事物,理会个是处,皆是格物”,常常在平时的教学中反复强调读书与探索各种新知。朱熹一直追求知识学习的“道问学”取向,与先秦儒家强调“学”的倾向一脉相承。此外,朱熹云“道问学是大事,要识得道理去做人”,自然地将学习知识与提升思想打通,由“道问学”进入治国平天下的伦理政治活动。这就不难理解,张之洞作《劝学篇》劝勉各位“先中学,后西学”,成为经世致用之才这一治学设想后的思想背景。

  (2)医学经典文本传授的策略中国古代医学典籍卷帙浩繁,作为医学者必读之书,却也不过数种。李建民认为,“中国医学是以文本为核心的正典医学”,“而且所有重要典籍皆形成于公元3世纪以前,如《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等”。这种强调读经典医书以习医的风气,造成了两个结果。一是排除了大量非经典的医学典籍,保留了几种精要的经典,后世的医学着作也是在依托医经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的正当性;二是忽视针灸等不太注重医学文本的临床治疗经验。元代医家滑寿曾痛惜医学传统对针灸的轻视“厥后方药之说肆行,针道遂寝不讲,灸法亦仅而获存。针道微而经络为之不明”这样,《内经》等医学经典规定的古代医学核心范畴,如气、阴阳、五行等,在医家、师者的劝勉中,薪火相传,确立了古代医学知识系统的地位与权威。

  作为方技之学的医学知识进行理论整合与提升,建立医学学术谱系成为必然的举措。因而古代医学在发展进程中,以“经”加之于医书,出现了“四大经典”“八大经典”之名的医学经典系列。加贺荣治在《中国古典解释史》中曾谈到“经书标准性内容,对于人类精神所支配的种种生活来说,无论在内在的道德教化层面还是在外在的实际应用层面,都是广泛普遍的依据?。”由此可见“经”类的典籍在古代中国具有根本性的意义。上文提到,《黄帝内经》重视“学”,归于医家期望借医籍“可以长久,以教众庶”,长久传播医学思想的出发点。这里已经表明,“劝学”成为了《黄帝内经》等医学经典文本传授的策略。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quanxue/53405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