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情与礼散文(3)

散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言情散文

  即以抒发情感为主的散文。言情散文和叙事散文都注重“情”字,两者有时交叉在一起,难以分辨。实际上它们还是有区别的:第一,言情散文的写作对象大多为景物,而叙事散文的写作对象主要是人事。像春雨夏荷、秋月冬雪、高山烟霞、钓台晚亭、柳影虫唱、市井万象等,是言情散文的吟咏对象;而严父慈母、良师益友、长亭惜别、负笈求学、异乡漂泊、身边琐事等,是叙事散文的讲述对象。第二,言情散文对景抒情,较为空灵;叙事散文由事见情,较为平实。请看陆蠡《囚绿记》中的对景抒情: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的面朝墙壁和小窗。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但我并不感到孤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作家面对常春藤,抒写了自己对绿色的珍爱、渴盼,并把它当作忘记孤独、困倦和烦恼,能进行交流、对话的异乡“知己”。文章洒脱、灵动,不像叙事散文那样平实表达对特定人和事的质朴感受。第三,言情散文的审美追求是写出“情调”,叙事散文则是写出“情趣”。“情调”指言情散文中呈现的作者情感格调。“情趣”指叙事散文中表露的作者情感趣味。余光中在冷雨里抒写了对故土的执著

  热爱,“情调”美好、高尚;萧红在回忆中捕捉鲁迅吸烟的细节,“情趣”生动、温馨。

  言情散文有两种基本形态:一是直抒式言情散文。即作者在文中直接抒发情感。叶梦的《羞女山》就是直接抒情的:

  我曾经十分珍爱希腊断臂的维纳斯,可相形之下,那毕竟是人工的雕琢,即算栩栩如生罢,也不过人师造化而已。而羞女山呢,她不仅有惟妙惟肖的形体,还具备着豪放、坦荡的气质和神韵。她得天独厚的魅力在于:她是大自然的杰作,她是大地的女儿。她就是造化本身,这正是古往今来一切艺术家苦心追求的。然而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她露宿苍天之下,饮露餐风,同世纪争寿,与宇宙共存,她才是真正的艺术、永恒的艺术!

  作者被羞女山“性妙惟肖的形体”、“豪放、坦荡的气质和神韵”所震撼,率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礼赞——羞女山具有“同世纪争寿,与宇宙共存”的永恒之美,是“古往今来一切艺术家苦心追求的,然而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这种直接抒情集中、浓烈,是作者情感发展到高潮的自然流露。

二是寄寓式言情散文。即作者将情感巧妙地融进景物的描述中。何其芳的《黄昏》是融情于景的范例:

  马蹄声,孤独又忧郁地自远至近,洒落在沉默的街上如白色的小花朵。我立住。一乘古旧的黑色马车,空无乘人,纡徐地从我身侧走过。疑惑是载着黄昏,沿途散下它阴暗的影子,遂又自近至远地消失了。

  这段文字颇耐人寻味。作者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通过对周围景物带有主观色彩的描述,把自己的感受委曲、含蓄地透露出来:在“沉默”的人生道路上,作者像马蹄声“孤独又忧郁”,他怀着“白色小花朵”般的希望,追问,探寻??可没有人告诉他未来是什么(“空无乘人”)。他犹豫,只好徘徊??文中的街道、古旧的黑色马车、黄昏等,已不是客观物象,而是作者的主观意象(情感载体);其格调、神韵近似元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三)明理散文

  即以说明事理为主的散文。就“理”而言,它和议论文相近,但在具体写法上却不一样。第一,明理散文从个案人手,形象说理;议论文则遵循逻辑规则,抽象论理。许地山的明理散文《面具》从“人面”和“面具”的对比切入,形象说明了二者的区别:无论你褒奖或弃嫌,面具是不变的:“红的还是红的,白的还是白的,目眦欲裂的还是目眦欲裂”;而人面则不同:褒奖他时,“他虽是高兴,脸上却装出很不愿意的样子;你指摘他的时候,他虽是懊脑,脸上偏要显示勇于纳言的颜色”。表明人面的虚伪和面具的纯真。《面具》倘若按照议论文的写法,则应先从理性角度,抽象出人面与面具的若干条不同,而后充分论证,层层推进,最后得出“做人要学面具,弃伪存真”的结论。第二,明理散文融情人理,追求情与理的统一;议论文冷静论述,讲求认识精微和义理圆通。刘墉的《真好》列举了同窗、少女、妻子、老朋友对“真好”的不同感悟,结尾动情地写道:“从追求年轻的奔跃、肉体的激情、金钱的力量,到仅仅是活着,这,就是生命的历程吗?”以反问作结,增强了气势,给这篇明理散文涂了一层情感的色彩。融情入理,使读者得到的不仅是作者对人生的体悟,还有情感的撞击。相比较而言,议论文则冷静得多,它以理性思辨见长,注意把道理讲透说圆。第三,明理散文崇尚“理趣”,议论文推崇“以理服人”。“理趣”指明理散文具有耐人寻味的哲理性。李霁野的《试谈人生》是明理散文的力作。文中分析了人生应该避免的早熟、早衰、早亡三种现象,对怎样生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文末宕开一笔,颇具“理趣”:

  有人将人生比作古希腊的火炬竞走,是颇有意味的比喻。我们从黑暗中来,一闪就回到黑暗中去。我们的责任是从以前的人接过火炬,再将它传给后来者。使火炬不灭熄,或更进一步增加它的光,便是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由“有人将人生比作古希腊的火炬竞走”生发开来,形象、生动说明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于承前启后,薪火相传。文字哲理性强,令人回味。而议论文追求的是以雄辩的逻辑力量折服人。

  总之,叙事散文宜寓情于事,写出情趣;言情散文宜融情于景,写出情调;明理散文宜托物言志,融情人理,写出理趣。

第二节散文的特征

  英国作家毛姆说:“要把散文写好,有赖于好的教养。散文和诗不同,原是一种文雅的艺术。有人说过,好的散文应该像斯文人的谈吐。”散文的特征,即是指散文这种“文雅的艺术”的文体标志。从写作角度考察,散文主要有三个特征: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anwen/175516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