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塞北山区的播绿人的经典散文(2)

散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造林是一项时效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在大地解冻化通前那几天内完成,一旦过了谷雨,苗木体内营养开始转化就晚了!为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造林计划,我们常常是起早贪晚。什么叫起早贪晚,只有我们自己知道。简单的说就是两头看不见光亮,干不了活为止。有的年份取水难,取水远,为了浇足水,有的时候还要顶着月光夜战挑水。一个造林季节下来,谁要是不掉几斤肉那是不可能的。那个年代从来没听说谁减肥,可有吃秋膘的习俗。

  那个年代的人工作上拼命,生活上从没有过高的要求。吃是人生的第一需要,现在人讲的是:吃的好,吃出营养,吃出健康,那时候的人们只要是吃饱了就行。主食只有高粱米饭,玉米面大饼子;菜只是萝卜、白菜、甚至有时候只是萝卜咸菜疙瘩,没有一个人说吃腻了的,都吃的那样香,现在真看不到那样吃饭的场景了,感觉那时候吃饭就是抢。真香。

  随着我们这儿有林面积的扩大,这期间周围乡镇在我们的技术指导下,都开展起了大面积的植树造林,只几年的功夫,旧庙及周围乡镇的山头陆续松树戴帽,河边杨柳镶边,沟沟叉叉等适合造林的地块也都宜榆植榆,宜果植果,特别是农田林网纵横密布,防风固沙能力逐年提高,风沙越来越少了。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过了......

  一场夏雨过后,远山的树林凭添了几许的新绿,我的思绪随着岁月的流逝在飞驶。我翻看着手中厚厚的场史,老场长的话语还在耳畔回响。几代林业工人的功绩让人感动,而我更对老场的今天感兴趣。

  2011年,林场组建了新的领导班子。新班子上任,真正烧了几把火。

  国有林场的工作核心是让山青水碧,绿树成荫,提高森林覆盖率。新班子一到任就冒严寒利用近20天的时间,走遍了林场所有还没成林的地块,查找原因;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造林计划,承包到人,并将造林成活率与干部职工的奖金挂钩,张榜公布,请全场职工监督。清明还没到,地刚要化冻,全场干部、职工就分赴所包地块,做造林前打点等准备工作。

  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不但要有大气魄,还应该有大手笔。旧庙林场新一届领导班子所做的工作都是大手笔。2011年造林4500亩,除极少地块太小,不便开展机械作业,多数地块都实行机械挖坑,即减轻了林场职工的劳动强度,抢到了第一时间,还保证了挖坑的质量。林业战线有句顺口溜:大大的坑,深深的埋,多年的棒棰能成材。机械挖坑,即大又深,为提高造林成活率打下了基础。

  苗木的质量是决定造林成活率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场长王国辉同主管技术的副场长一同到苗圃验苗,用卡尺测量苗径,动手测土壤含水量,对没浇透解冻水的苗木,坚决不要;拉回苗木后,亲自剪根浸苗,保证了苗木的高生命力。

  旧庙地区十年九旱,造林关键的一环是浇水。为保证浇足水,针对雇工浇水有糊弄的可能,干部职工一人跟一台车,车干到几点,人就跟到几点,一点也不含糊。

  原副场长牛文,上级已经宣布其退居二线,可以不用再工作了,但这位老党员,退岗不退思想,仍然奋战在造林第一线。在他承包的海力板村连续吃住了16天,这期间牙痛,吃不下饭,将医生请到老乡家,利用休息时间打针,吃药,有病也没影响一点工作,由于天天风吹日晒的缘故,他皮肤黝黑,对造林的各个环节要求严格,背后造林的工人暗送他一雅号“黑脸包公”。如今,经市、县林业专家的验收,牛场长负责造的432亩林成活率在89%,超过85%的规定标准。

  林场职工白金龙,张宇森等人。为了造好林,都20多天坚持在造林第一线,耽误了自己家种责任田,但都无怨无悔。还风趣地讲:先有单位,后有家。舍小家,顾大家,值。

  由于全场142名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2011年旧庙国有林场造林4502亩,经上级两次验收,成活率都在85%以上,在大旱之年取得如此好成绩,实属不易。

  如今,国家保护生态资源的政策已出台,严格控制森林资源砍伐,林业部门的日子不好过。旧庙林场班子转变脑筋,利用林场有苗圃及林业职工懂技术,会管理的有利条件,注册成立了“阜蒙县绿盛缘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带领20多名剩余劳动力闯市场,由于公司技术精湛,作风扎实,成立仅8个月,就为单位挣回80多万元的收入,2012年取得了绿化工程三级资质认证及招投标资格,重要的是成功地绿化了阜新市的6条主要街道,还签订绿化工程项目5项。为建设阜新森林城做出了林业工人应有的贡献。旧庙林场年经济收入实现600万。

  由于体制等原因,建场近40年的林业人还居住在三十多年前建的低矮、狭窄、冬不暖,夏不凉每户只有两间,48平方米的土坯房内,困难是可想而知了。民生问题涉及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解决民生问题,就是要在不断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新班子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将着眼点放在改善职工住房条件上,他们采取“跑县局、进省厅”,千方百计想办法。愚公移山感动了上级,得到上级104万元资金的支持,通过职工自筹一部分,单位补助一部分,在原林场场部院内投资1000万元,为84户职工盖住宅楼7301平方米,干部职工从根本上改善了生活质量。2012年10月27日,对于国有旧庙林场职工来说:这是一个永远难忘的日子,84户职工喜迁新居,搬进了宽敞明亮的安居楼。

  老场长张志远接过钥匙的时候,嘴唇有些颤抖:真没想到,我能住上这样宽畅的楼房,感谢共产党!

  生活在科尔沁沙漠边缘,已经步入小康社会的阜蒙县旧庙及周边的人们,当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耕种着肥沃的土地,再也不用担心沙漠南侵而沙压土地,秧苗,再也不用担心西伯利亚寒风卷起沙尘漫天,当人们尽情地享受着蓝天白云,五谷丰登的时候,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一个几十年的国有老场——旧庙林场的干部及职工。他们是真正塞北沙荒上播种绿色的人。

  塞北山区的播绿人,你们辛苦了!

【塞北山区的播绿人的经典散文】相关文章:

1.北山·北山输绿涨横陂古诗翻译赏析2.诗经·小雅·北山之什·北山

3.北山晕村记散文

4.王安石--《北山》

5.诗经:北山

6.枝头又见新绿经典散文

7.经典散文《云岭那片绿》

8.冬天的绿的经典散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anwen/178389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