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风语感念优美散文

散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丁酉年农历六月十二,应《云梦泽》杂志总编张浩之邀,前往嘉鱼、赤壁两地的每一个读者单位,去派送二0一七年《云梦泽》第一期杂志,以表达杂志面向大众创刊的诚意。期间,我们一行在嘉鱼受到作家殷铁山的热情接待。

风语感念优美散文

  文友见面免不了谈诗论文,欣闻铁山兄文集《风语拾零》出版面世,与之同行的诗人韩志与我不约而同地请求铁山兄现场签名送书。当我第一个得到铁山兄的送书签名时,脑海里不由得浮现出与铁山兄相识、相知的一幕一幕。正如舒爱民老师所写:“殷铁山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身形敦实,面相敦厚,眉眼露喜,一脸乐和……”铁山兄给我的印象,在此句之上还应加上这么一句,慈善的面相上始终洋溢一种与人为善,似曾相识的儒雅之气,让人有一种发自心底的信任感与亲切感。铁山兄在书的扉页上签名,上落“请云飞兄雅正”字样,当时我一边看着他书写一边想,凭我这半瓢水的学问,雅正可不敢,拜读大作还算勉强。

  回到家里,我迫不及待地拿出铁山兄亲笔签名赠送的《风语拾零》,细细欣赏,自我陶醉。文集装帧设计素洁淡雅,若有若无的远山,淡淡的黄土地,恰到好处的数棵河柳,倒影在淡若轻烟的长河水波中,配上大小适中的楷书书名,整个书面设计宛如铁山兄的个性一样,大气而不张扬,内敛而不孤傲,深藏不露厚积薄发,一切又是那么的淡雅清远……翻开文集,首先入目所见的是,咸宁市作协副主席、嘉鱼作协主席舒爱民老师,及省作协、中国水利作协会员殷铁梅老师为这本文集所写的感悟与序言。舒爱民老师在“――读《风语拾零》有感”中,给予了铁山兄本人及文集很高的评价,称他:“自从加入作协后,他就给作协带来了一般清新之‘风’和谐之‘风’、快乐之‘风’……嘉鱼县实力派作家之一。”

  爱是力量,爱是支持,爱是写作激情最大的灵感源泉。舒老师花了十天左右的休息时间全部读完铁山兄的文集,细细品味之中,感受最强烈的一个字,那就是“爱”!并列举了四爱。四爱之中令我最为感动的有两爱,即文学之爱与亲人之爱。文学之爱不仅仅是单纯的个人文学之爱。舒老师这样写道,“常言道: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从《家有‘粉丝’》这篇写家庭生活的散文中,我不但看到了一个钟情文学、挚爱写作的‘文痴’殷铁山,更看到了一个在背后默默支持他的‘铁粉’,让人读后情不自禁地为这一对文学伉俪拍案叫绝。”舒老师接着介绍了铁山兄的创作环境,及家庭经济状况,让人在敬佩铁山兄写作毅力的同时,多了一份对他妻子的肃然起敬,并因此为他而感到高兴。他的妻子不仅仅是他的“铁粉”,更多的是他的良师益友,铁山兄在文中这样写道“妻是我的良师益友,我每一篇作品的完成都浸透着她的智慧与付出……忘不了……忘不了……忘不了……如果没有妻的支持与鼓励,我想我的文字写的再美也缺乏爱的味道,也会缺乏生活的气息。”一个总结,接连三个忘不了,再加上一个肯定,让人无不在羡慕之余略带嫉妒。是啊,人长得漂亮,而且在方学方面颇有见长,“同样热爱文学,也曾发表过很多作品的妻”,甘当“我涂鸦的第一个读者和评论者”,这样的爱妻是不是令人很是羡慕?联想到自已的山妻道不同、志不合,不理解、不支持,常泼冷水,是不是特别地嫉妒?想到这点,感觉到铁山兄的爱情与婚姻,又是何其的幸福、美满。试想,一个家庭经济拮据,工作条件艰苦,因为经商间断写作多年的文学爱好者,如果没有爱人的支持、理解与默默无私的奉献,再好的文笔想重园旧梦,如其说是艰难,还不如说是痴人说梦!即使你妄顾社会非议,一意孤行抛妻弃子,但也不一定能够成功。我曾经孤独地这么思考过,或许,来自于家庭的不理解与不支持,才是一个文学创作者心中永远的痛。

  其次就是亲人之爱。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有孝心有家庭责任感的男人,才是一个有担当的好男人。在我的心中,亲人的范畴很大,意义深远。祖国母亲,大地母亲,还有生于斯而长于斯的故士家乡,还有那依门而望盼儿早归的生身父母,还有那打不断的邻里亲,忘不了的家乡情……《父爱如山》中铁山兄这样写道“2002年12月29日,一个让我永生永世都刻骨铭心、痛彻心扉的日子……如果不是父亲送医院抢救,姐姐也不会及时发现我们煤气中毒……。我知道那是父亲在冥冥之中用他对儿女的博爱将我们夫妻二人从鬼门关拉回来了。父亲走得那么匆忙,以至于我都没有来得及为他老人家做一次七十寿辰,给我留下了无尽的痛悔与酸楚。”“父亲离去时,虽然没给我们留下什么遗产,但我却从心底里感激他,我为人正直善良,性格开朗乐观,生活节俭不浪费,这些都得益于他平时榜样的给力,让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熏陶。”“每次在街上看到那些和您一起工作过的叔叔伯伯们,都在安享晚年,心中滋味不是一个‘悔’字能说得清的。”我的父亲是在1999年去世的,离开人世的时候也不过七十三岁,虽然“人生七十古来稀”在农村也算是高寿了,但我的心确实在许多年后,依然不能忘怀父亲临走时拉着我的手……父亲多么不舍而又无奈的面容,至今,这份心痛,真的也不是一个“悔”字能说得清的。

  无论是《感恩母亲》、《二叔与老屋》、《父母的“谎言”》、《爷爷的“扫糕”》,还是《故乡的那条长港河》、《桃李飘香》,无不记录着铁山兄对亲人的尊重,对家乡父老乡亲的爱,及对故乡黄土地那一份浓浓的乡愁,这一切通过他那饱满深情的笔触,给人以无限的遐思,深深的感动及暖暖的情意。

  再其次是自然之爱。我有一个不大好的习惯,每次得到文友老师出版的大作后,首先认真阅读的是大师们为文集写作的序言或感悟,借此作为文集的导读,给自己本来识字不多的脑袋里,搜索到一盏读书识字的指示明灯,以便对文翻阅,增长知识。在这里,我依然借用舒爱民老师的文字,来品读文集。舒老师在概括自然之爱时,是这样描述的。“我以为,一个对自然充满热爱的人,大抵心态是阳光的,灵魂是净美的,行动是积极的,人生是亮彩的。而对于作家来说,热爱自然,行走天下,必会激发创作之灵感、获得创作之素材、丰富创作之形式。殷铁山无疑也是如此”。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anwen/179818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