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烟花经典散文

散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在四川盆地南缘的长江边,有一座建于1400多年前的古城叫“南溪”。南溪的对岸有一座山,是古城附近最高的一座山,因山上有座古塔而得名“老塔山”。

烟花经典散文

  古塔叫“镇南塔”,相传建于元、明间,砖石结构,密檐式八角七层攒尖顶,通高24米,螺旋式蹬道,塔壁均设有佛龛,底层那八边形藻井塔顶上刻有浮雕“二龙戏珠”和“双凤朝阳”。塔的风格粗犷凝重,古朴沧桑,极具元明风韵。当地人习惯称之为“老塔”,这是因为在老塔山东面的新塔村还有一座始建于明朝、清乾隆时复建的形制与老塔基本相同的“映南塔”(俗称“新塔”)与之遥遥相对,相映成趣。

  进入老塔西南面的正门,沿着那螺旋式蹬道拾级而上,到达塔的最高层,如果天气好,便可以俯瞰沿江一带的美景:蜿蜒的长江,玉带似的缓缓流过;层层梯田映入眼帘,褐色的土、碧绿的菜、五颜六色的山花和瓜果,美不胜收;远处朦胧的山影,若隐若现,如同仙境一般。

  老塔山上林木青葱,十分幽静。树木种类丰富,以杉树和松树为主,间以白桦、茶树、各种果树和一些不知名的.树。春来百花盛开,夏至绿树成荫,秋到松针满地,冬天也不寂寞,常绿树依然郁郁青青。一年四季的景不同,乐趣也无穷无尽。无论何时登上老塔山,漫步林中小道,都会令你神清气爽,怡然自得。

  自打学生时代起,我便非常喜欢到老塔山上去游玩。只是那时候,由于山路弯弯,道路陡险,到达山顶的,除了中学生,便是带着小学生的年轻家长,几乎在山上看不到去游玩的老年人。

  改革的春风吹向了祖国大地,也吹到了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

  “要得富,先修路。”农村公路,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纽带和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载体,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从脚下就能感受得到的物质支柱,是使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这个仅有40多万人口的小县2008年就实现了“村村通公路”。

  瞧,那宽宽的水泥路,就像一根飘带,绕山折皱而上,潇洒的从塔前穿过,一直延伸到密林深处。一条路,带火了一个经济圈,拉近了农村与城市的距离。

  路通了,游客也便多了。开着小车来的,骑着摩托来的,登着驴行自行车上山的,徒步而行的,男女老少,络绎不绝。

  一个个农家乐,应运而生。早先还只是供游人吃饭、喝水、小憩的驿站,建筑简陋。现在,却装饰华美,设备齐全。据说,新修的农家乐还要提供住宿,宿舍的设施,如同城里的标间,淋浴、电视、空调,一样不缺,除了这些,还有麻将室,卡拉OK厅。城乡生活在这里实现了和谐的交融。

  近年来,城里人都特别喜欢“土”的东西。上得山来的,都喜欢到农民家里去吃土鸡肉,买土鸡、土鸡蛋、土腊肉等等。于是,山上办起了养鸡场。我估计,不久的将来,或许还会有养猪场、腊肉加工厂等等。

  如今,老塔的塔身已经风化严重,伤痕累累,塔尖已因年深日久而风化不见。政府为安全起见,已于几年前便封闭了塔门。

  山中林木砍伐较多,环境污染现象也日趋严重。

  路似彩虹,绽放着一束束和谐的光芒;路如琴弦,弹奏着一曲曲发展的乐章。老塔山因阡陌变通途而五彩缤纷,而我却总是很怀念她过去的秀美和纯净。

【烟花经典散文】相关文章:

1.烟花易冷经典散文

2.烟花散的经典散文

3.黑夜的烟花-散文

4.烟花树散文

5.烟花 散文

6.烟花碎-散文

7.关于烟花易冷的经典散文

8.烟花易冷的经典散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anwen/179829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