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命题散文写作创作规律

散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我们进行考试中所说的“散文”,实际上是一个狭义的概念,是指那些叙事性散文,也就是说要有时间、地点、人物、情节,是非虚构的散文。叙事性散文比较灵活,不要求像小说一样具有那么严密的故事逻辑,可有叙可有议,可以有比较大的时空跨越性,所描写的人物也是以性格片段展现。那么,进行散文考试,为什么一定要写带有记叙性的散文,而不是“美文”、“议论性散文”呢?这是戏剧文学专业人才选拔的需要。它表现在:一方面,戏剧文学专业的考生必须有把自己的几个生活片段结构成篇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这种形式考查考生对生活本身观察的敏锐性和记忆力。

命题散文写作创作规律

  以朱自清先生的《给亡妇》中的一段文字为例:

  谦,日子真快,一眨眼你已经死了三个年头了。这三年里世事不知变化了多少回,但你未必注意这些个,我知道。你第一惦记的是你几个孩子,第二便轮着我。孩子和我平分你的世界,你在日如此;你死后若还有知,想来还如此的。

  ……

  你病重的时候最放不下的还是孩子。病的只剩皮包骨头了,总不信自己会好;老说:“我死了,这一大群孩子可苦了。”后来说送你回家,你想着可以看见迈儿和转子,也愿意;你万不想一去不返的。我送车的时候,你忍不住哭了,说:“还不知能不能再见?”可怜,你的心我知道,你满想着好好儿带着六个孩子回来见我的。谦,你那时一定这样想,一定的。

  我们似乎可以通过这段文字,看到书斋中、孤灯下,冷雨敲打窗棂,朱自清先生拈纸按笔,热泪凄然而下的境状。应该说,这是一段非常优秀的文字。

  那么,这样一段文字会给我们的写作考试什么启发?一篇比较优秀的散文又有一些什么创作规律呢?

  1、取材时,事宜“真”、情贵“切”

  所谓“真”、“切”,一方面指选材最好取自于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另一方面,所选取的素材一定要是触动过自己的真实感情,应是自己情感沉积层中久久不能磨灭的那些人和事。

  情感,是一篇优秀散文的生命所在。只有那些亲身经历的事情,才能重新引起你的真情,使你更投入地进行写作;而投入地写作,更能表达出你写作时最真实的体验,既没有道德、家庭禁忌的限制,也没有编造故事的苦恼和干瘪,更能表现你独立的写作品格。

  法国文学家蒙田在《随笔集》中说:“我本人就是这部书的材料”,书中描绘的就是“我的生平”。

  《中国新散文大系·散文二卷?导言》中说:现代的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以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我们只消把现代作家的散文集一翻,则这个作家的世系、性格、嗜好、思想、信仰以及生活习惯等等,无不活泼地显现在我们的眼前。这一个自叙传的色彩是什么呢?就是文学里所最宝贵的个性的表现。

  那些真正触动过感情的生活记忆,是作者独有的积累和感悟。写作者因此写得如行云流水,读者阅读时可心领神会。真实的生活体验和独特的人生感悟,可以提供给读者不同的人生经历,丰富读者的情感世界。这也正是文学的重要功能。

  应该注意的是:写“我”的生活记忆并不是目的,其目的是展现“我”——主人公——作者的心灵的历程。这就是说,情感发自内心,而表现出来的也应该是记述的主要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变化。

  《给亡妇》这篇文章,虽然是以书信的形式展开的,但记录的亡妻生前的一段小事,却一定是在作者的内心深处永远不会释怀的。我们感受到的也是作者内心深处的怀念与叹息。

  一件事情在你一闭上眼睛的时候就浮现出来,那一定是你的最佳选材。

  希望考生在进行选材时,应该回忆那些在自己身上发生过的、有趣的、久久难以忘怀的事情,哪怕回忆的事情只是打碎过的一个杯子,之后自己是如何去处理这个杯子的,将那些最微小的一颦一笑都细腻地记录下来,通过真情的描写,将感觉传达给他人。

  这样的回忆,会越来越多地激发出往事中的闪光点而成为创作中难得的素材。

  在逐步回忆时,还要逐步积累。要时刻观察周边的人、事、小事、怪事,哪怕是一盏忽明忽暗的日光灯,或者是漂着水草的一泓小溪,都应该站在那里体味一会光的变化,触摸一下水的温度和水草的润滑,并将这种感受真切地记在心里,同时再以形象的文字复述出来。通过这些开发、回忆,许多有趣的生活片段便会随时出现在你的头脑中。

  2、写作时,情贵“真”

  写作时,感情贵在“真”。这是指在文学创作过程中,要引发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并动用这种感情,澎湃于内心,激情于笔端,排除那些道德、功利、技巧、规范等对创作者的束缚,把内心的最直接的感受充分表达出来。不要假饰,不要有意拔高。巴金先生在《谈我的散文》中说:我的任何一篇散文里都有我自己。这个 “我”是不出场的,然而他无处不在。这不是说我如何了不起,这只是说明作者在文章里面诚恳地、负责地对读者讲话,讲作者要说的话。

  说真话,要将言不由衷、人云亦云抛除在外。前苏联剧作家维?罗佐夫也曾说:我回过头来看看童年的创作,它是粗糙的、幼稚的,但总是纯洁无私的。它不追求任何自私自利的目的。孩子写作只是出于自己的愿望,是按照自己心灵的吩咐。他所珍贵的是创作的那一瞬间,在这个瞬间里他感到了愉快,仅此而已。

  文学创作是一个独立于社会学和其他社会科学门类的独特系统。“按照自己心灵的吩咐”,是文学的最高标准,也是文学创作的基本要求,是无功利的,是人类情感的描摹、记忆、创作和补充。作者感受的愉悦,应该是写作后释放的快感。考生在创作时,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全身心地释放激情,才能将作品写得清晰、透彻、深入。朱自清先生作文时的境况正是由于本身透露出的一种真诚而引起了我们的联想。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anwen/182411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