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描写水的散文

散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描写水的散文,一起来看一下吧。

描写水的散文

  描写水的散文1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是大自然最美丽的景观,能静能动,有刚有柔。静则波澜不惊一碧万顷,动则激流鼎沸浪涌波翻;刚如大浪淘沙席卷而来呼啸而去,柔似平 湖秋月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从长江三峡的泡漩翻滚到大海之滨的烟波浩淼,从山间溪流的低吟浅唱到黄果树瀑布的飞珠溅玉,无一不显示着水的神奇与壮丽。水 孕育了人类,也孕育了人类文明,人类与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

  水的景致与人的灵感相碰撞,可以合成另一种美丽。王勃骋怀于滕王阁的飞阁流丹鹤汀凫渚,从而留下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绝唱;苏东 坡沉醉于赤壁之秋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从而描绘出“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的诗情画意;戴叔伦来到兰溪,唐诗里便有了“兰溪三 月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的清新灵妙;周密雅游西湖,宋词里便有了“洗玉空明,浮珠沆瀣,人静籁沉波息”的清绝境界。“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是水的 澎湃;“漫江碧透”、“鱼翔浅底”是水的清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水的幽清明静;“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是水的淡泊无争。诗人们这些奇思清峙的神来之笔,将一幅幅异彩纷呈的山水画卷呈现在我们面前,把大自然原始的美赋予了更深刻、更广泛、更灵动的意境,有的波澜壮阔,有的温婉细腻,有的沉雄浑厚,有的清新雅丽,使人产生一种未识其人先闻其声的向往,感觉到大自然生命的律动。 这种看似随意挥洒的美丽,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是撷取大自然的精华锤炼成的一道道亘古永存的风景,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美的升华。

  描写水的散文2

  一平一仄两个简洁而普通的音节,深深地镶嵌在中国辞海里,似乎与天地共存,日月同庚,我无从考证,山水,在中国已经驻足了多久?也许我是一个过于传统或民族化的人,我以为,山水之于中国,犹如血脉和生命般不可拆开。设想,我们广袤的古大陆上若没有山之巍巍,水之汤汤,那是何等的憾事?我甚至还固执地认为只有中国的山水才可称之为山水,虽然我并没有见过西方的山容水貌,但在我的想象中,那里的山水大概也是有一些洋味的吧——这似乎严重不合逻辑,但我仍然坚持。就像西方的油画比之于中国画,写实有余而意境不足。也许,意境的深浅或有无便是我的头脑中两地山水之区别吧!宋词里说,山是眉,水是眼。我深信不疑,并且一直为这样的比拟赞叹不已。在古人眼里,山水是活生生的,有生命的,不然,这山水之间怎会有眉目传情?于是,我断定会有一段悠悠的古中国的情愫缠绵于山水之间。从此,每每出门在外,或车船跋涉,或客旅他乡,甚至站在自家居室的阳台上,我的目光也不忘在视线所及的范围内搜索着一些山山水水的影子,并且总能发现:远远的一道廓影饱蘸着苍黛色,重重地涂抹在蓝天白云下,牵扯着我的思绪和想象。视觉上的无所羁绊渐渐地净化为心灵上的开阔和舒展,所有为俗务而劳顿的神经就能得到一种休憩和平和,心目清朗,胸襟豁然。自然界中,有山的地方总是有水,山水总相依。不是吗?

  你看,水在山之上为云,山之巅为雨,山之峰为雾,山之涧为泉,山之壑为岫,山之峪为岚,山之崖为瀑,山之根为潭。山因水的滋润而生机勃勃,草木欣欣,愈发使人难以得见其真面目。在整肃庄重之中,凭空在天地间撑出一段阳刚之气。而水呢,因山的呵护而妩媚空灵,娇柔多姿,或如缎带般缠绕,或似轻烟般缥缈,或如碎玉般飞溅,或似明镜般清幽。山解水意,水伴山行。犹如一对情深意切的情侣,互为知音,形影不离,心心相印。

  一折山水一折诗,山水随诗入画屏。中国山水总是赋于更多的人文色彩,譬如中国山水画以山水为描写对象,乃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源远流长,在国画三大流系中,位居榜首,花鸟、人物次之。三尺绢丝,一方素笺,醇醪的墨香四溢,皴擦点染,濡写勾画,收无限于尺寸。其意趣发乎胸臆之中,流乎毫尖之上,溢乎纸绢之外,神韵无穷。我想,这其中绝不仅仅是艺术的魅力,更多的是山水之灵气和精神使然吧?无怪乎厅堂楼阁也好,茅蓬陋室也罢,只需一幅墨迹横陈,则山光水影泉林、野趣立见。

  山可樵,水可渔。渔樵之乐原在山水之间也。即便渔父樵夫也会因沾染了山水之灵气,终年浸淫于山水之间而成为拥有“无价之清风、有声之书画”的富翁。而也恰恰是我国春秋时代,惟有一介樵夫钟子期,才能听懂当朝名相俞伯牙的“巍巍乎志在高山,汤汤乎志在流水”。——知音子期赏,弦断有谁听!那荒山孤冢前的千古一摔,八音决裂,又演绎出人间多少流水高山的故事

  山水,更可上升为心灵之屏障。古有谪官隐者,迁客骚人,今有寻幽百姓,墨客文人,谁不钟情于山水,惟有山光水影才能够涵容所有的客思愁旅抑或闲情逸志、沉浮荣辱抑或进退悲欢。一切境遇或情感,都能在这里变得真实而平淡,最终归于宁静和淡泊。

  也曾倾心地作了几次山水游,既有名山大川,也有些无名山水,虽然寥寥可数,倒也弥足自珍。华夏的山水多不可数,譬如黄山的奇,华山的险,峨嵋的秀,青城的幽,三清的道场,普陀的佛境,三峡的神秀,桂林的婉约,潇湘的诗情,新安的画意……若能有幸一一拜谒,也算是人生无上之快事了!

  描写水的散文3

  古哲云“上善若水,无际惟山”。山无言而壁立千仞,是为无际自高,无欲则刚也。水无形,其至柔而克刚,上润天,下泽地,其性至灵至坚也。当我们蒙蔽尘埃的心灵在世俗和物欲中迷失方向时,不妨以山水为师、为友、为鉴、为勉,惟其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将山水藏纳于胸。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于我,前者可堪,后者莫及。但这颗心早已生根于山水之间,无论前生后世,恐怕都是收不回来了。

  奇山不入中原界,走入穷边才逞怪。桂林天小青山大,山山都立青天外”。一过“北雪南风飞不过“的严关,连绵不绝的土山土岭便突然消失了踪影,一座座嶙峋的石峰平地崛起,峭拔玲珑,千姿百态,远远望去似万剑攒天,千树撑云。越近桂林,山愈峻奇,石愈灵秀,或孤峰婷婷,或峰丛连坐,森列无际。“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清彻的漓江水,曲折萦回在千山万壑间,犹如一条长长的青罗带,山环水转,秀丽无比,世人交口赞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群山倒水山浮影,无山无水不入神”。

  桂林是一个多山的城市,但却不象重庆那样山叠城高,街巷梯接,畅流的大道甚至少有象样的坡;桂林又是颇具规模的城市,却不似江南沪杭那样市井辐辏,楼屋拥挤。宽逸舒展的棋盘格里镶嵌着风格独异的座座山峰。虽然没有泰山的巍峨,庐山的飘逸,黄山的神奇,但它们却有一种腾空而起,戛然而止的狂飚风格,“环城五里皆奇石,疑是虚无海上山”。山立城内,城溶山中,城和山的结合是那样的潇洒不羁,那样的自然天成。“山因城而媚,城因山益奇”,更因为绕城环山的碧水充满了灵秀。桃花江、漓江用海水般碧绿的清流拥抱着古老的城市,绾连着碧玉簪般的点点青山,铺陈出“水绕青山山绕水,山浮绿水水浮山”的水墨长卷。榕湖、杉湖、桂湖、宝贤湖、丽泽湖、木龙湖这些由护城河演变而来的水泊更如明珠闪烁。粼粼波光,倒映着葱绿的古榕新柳,轻烟淡雾,蒸腾出几多梦幻和迷离。塔映玲珑,桥接清幽,轻舟荡月,弦歌吹春,夜幕下的两江四湖分外的妩媚动人。桂林是一座名满天下的风景游览城市,举世无双的喀斯特地貌征服了多少游人的心。“无山不洞,无岩不奇,无石不美”,鬼斧神工,瑰丽壮观,于是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绝”,“山水之胜,冠绝西南”,“簪山带水,胜纪天下”,这便是桂林独到的丰韵,千种娇媚,万般风情,使桂林领尽了岭南风骚。

  描写水的散文4

  十一月,天气一径地晴着,薄凉,但一径地晴着,天气太好的时候我总是不安,看好风好日这样日复一日地好下去,我说不上来地焦急。

  我决心要到山里去一趟,一个人。

  说得更清楚些,一个人,一个成年的女人,活得很兴头的一个女人,既不逃避什么,也不为了出来“散心”——恐怕反而是出来“收心”,收她散在四方的心。

  一个人,带一块面包,几只黄橙,去朝山谒水。

  有的风景的存在几乎是专为了吓人,如大峡谷,它让你猝然发觉自己渺如微尘的身世。

  有些风景又令人惆怅,如小桥流水(也许还加上一株垂柳,以及模糊的鸡犬声)它让你发觉,本来该走得进去的世界,却不知为什么竟走不进去。

  有些风景极安全,它不猛触你,它不骚扰你,像罗马街头的喷泉,它只是风景,它只供你拍照。

  但我要的是一处让我怦然惊动的风景,像宝玉初见黛玉,不见眉眼,不见肌肤,只神情恍惚地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他又解释道:“虽没见过,却看着面善,心里倒像是远别重逢的一般。”

  我要的是一个似曾相识的山水——不管是在王维的诗里初识的,在柳宗元的永州八记里遇到过的,在石涛的水墨里咀嚼而成了痕的,或在魂里梦里点点滴滴一石一木蕴积而有了情的。

  我要的一种风景是我可以看它也可以被它看的那种。我要一片“此山即我,我即此山,此水如我,我如此水”的熟悉世界。

  有没有一种山水是可以与我辗转互相注释的?有没有一种山水是可以与我互相印证的?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anwen/182486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