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精选春节的散文

散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一年又一年春去春来,花开花落,落花有泪、流水无情,片片花瓣暗香遗留,甜蜜的回忆。

精选春节的散文

  春节里的怀念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疾驰的年轮仿佛瞬间一跃,不知觉中人生三十九载、下一个春天我整整四十岁了!眼前2015春节的脚步越来越临近,每年春节总会想起儿时的爷爷奶奶,在心里像云雾般的缭绕。思念挟杂着淡淡的悠伤,忘不了爷爷奶奶在世时,一家人过春节的其乐融融……

  在乡下,家家户户赶在冬至腌腊鱼腊肉等准备年货,喜气洋洋的年味早早的弥漫了整个乡村。用大人们的话说一年辛苦到头了,似乎没有比过年更期待的事情,盼漂泊在外的游子归家、一家团圆,合家欢度春节。热诚的亲情缱绻在迎春的气流中,这是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的心愿!

  春节充满无比灿烂的光景镌刻在人们的心上,是人生中一个唯美、团聚、欢乐、思亲、念故、情感的代名词。蕴涵太多深邃的寓意,家的温馨,亲人的牵挂,幸福的祈望,美好的祝福……

  当吃年饭的鞭炮,——噼啪啪啪的响起,坐在餐桌上的我默思着爷爷奶奶,脑海里闪现儿时一家人吃年饭的情景,今已变成珍贵的流年。在这家庭温馨、新年玉锦的时节,曾经暧暧的祖孙深情潜润心田,定格在新春的怀念中!

  那亲情浓郁的朝夕相伴,爱家顾后的真挚无私,甚至老态龙钟仍然为家庭操劳不倦,即使能献出一点余力也竭尽身心。我无法用文字来表达出心里的感情与怀念,这段往事是我人生中经久不衰的歌谣……

  那时一家人笑逐颜开围坐在八仙桌前吃年饭,摆满了一盘盘的美味佳肴,这是丰盛纯正的一桌农家菜。大人们疼惜的叫我多吃菜,吃不完的饭不能倒掉要存起来,吃完了坐在桌前待一家人一起下桌散席,母亲会拿出两无钱塞在我衣兜里,这便是我记忆中的压岁钱。那时还是孩子的我不懂这些习俗讲究,这淳厚的乡村民俗风情、赤诚的爱子之心,动感的摇曳时光中闪烁!

  平日很少喝酒的爷爷,吃年饭前、把散装的白酒倒一个在小玻璃瓶里,放在开水中汤热,一口一口的慢慢抿起来,仿佛品味着家庭美满幸福的醇香!印象中最辛勤的是奶奶,过年也难得清闲下来,一日三餐都是她在灶台上操持。家里有亲朋好友来拜年,客人一来要把家里炖的汤,端上桌热情款待,这是我们家乡招待客人的新年礼仪,这些都是奶奶在忙乎着。

  那时家里还没有电视,除夕晚上到邻居家里去看春节联欢晚会,一台最老式的黑白电视机,坐满了邻里乡亲,嘴里嗑着瓜子,有说有笑,脸上浸润在过年的喜悦之中。夜色中所有的房屋灯火通明,一晚照到天亮,一阵阵欢声笑语凑响在除夕夜,勾勒出乡村最璀璨欢乐的夜景。

  八十年代初期的乡村,我最早的印象中,烟花炮、乃至当今盛行的国粹娱乐经典麻将,在乡下很少见,大人小孩主要是靠扑克牌娱乐。

  时光转瞬即逝,想起我和弟弟妹妹,孩提时一起成长,被爷爷奶奶呵护疼爱的童年。那深沉的慈爱从旧岁中暗涌而来,在岁月的幽灵梦影中、天国里的爷爷奶奶依如往昔护爱着我们!

  如今我们兄妹都已成家做父母了,离开了生养我们的故乡,关怀爱抚我们长大的老屋,分别在不同的异乡扎根安家,可春节再也没有过儿时的团聚,却是陈年旧岁暧心入骨的`回忆。

  美好难忘的事情总是弹指一挥间,今天一回眸三十多年了,真让人感觉光阴似箭,人生如痴如梦!当岁月勾起温情感念的回忆,不由而然会触景生情,心里、眼里、梦里,皆满了曾经儿时的朝朝暮暮。

  按故乡的风情习俗,大年初一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情给祖宗,离世的先辈上坟,在阴阳两个世界一起过春节。一捆冥钱,两根蜡烛,三根香,一卷鞭炮,在这最传统的祭典缅怀中凝思,曾一家亲依依相伴……

  爷爷奶奶离世后,这一天我一直未到他们的坟前祭奠,此时我除了惭愧还是惭愧,又是多么的想回到故乡,走到他们的坟前,以此洗礼哀思,以最近的距离梦回儿时。

  在坟头喊一声爷爷奶奶,双膝三磕头、双手对坟朝天三作仪!春节,我来到了他们的旁边,曾经——曾经——默默回想那慈祥的音容笑貌!

  记得儿时有一年春节,爷爷带着我去给未见过的姥姥上坟,岁月的变迁坟早已不在了,但我清晰的记得那个地方。这苍凉伤残的时空在世间流转,如今我要给爷爷奶奶上坟尽孝,假如时光让我选择留在儿时,我宁可永远不长大,也不愿有今日!

  儿时的年味是甜美的回忆,却又铭刻着对世故亲人的怀念。长大后历经一个又一个春节,已渐行渐远,然记忆中的春节如陈年的美酒,越酿越醇、历久浓香。心潮荡漾着那段悠悠岁月的情,犹如一曲清婉凄美的笙箫,低吟浅唱在美丽的春天里,此时百感交集!

  时光向前飞奔不停,但儿时的春节在更新的年轮中回转不弃,辞旧不忘祖,不忘亲,不忘恩情。岁月无法从我心间带走爷爷奶奶,在故乡、在儿时、在老屋,曾共度春节的温馨惬意,一幅流年的印迹在温暧中情思……

  新年,在舌尖上走过

  “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这是汪曾祺老先生所怀念的故乡的食物。现如今,每到过年,我们常会泛起乡愁,却又不知它为何物,我想,乡愁就是那熟悉的故乡味道,而这味道,就是父亲,母亲做的那顿饭的味道。

  偶然看到《舌尖上的新年》的宣传片,深有感触。它仿佛有种推动人的魔力,让我特别想回到家中,回到厨房,回到奶奶揉面,做菜,煮汤的时光。让人觉着,哪怕吃一口家里的一口青菜,一块腊肉,都很好。它与其他传统的电影不同,它不再是以现场制作菜肴,以记者实地走访寻觅各地美食为主线,而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阐释美食的魅力。以连续纪录片的形式,围绕不同的专题,选取中国境内截然不同的地理环境中具有代表性的个人,展示了不同的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于我而言,在静静观看它的过程,像是参与这整个过程,就在自己家一样,在亲人身边,看着他们制作美食的整个过程,近距离地感受着制作过程中独特的艺术。

  《舌尖上的新年》将中国山水墨画与延时摄影艺术相结合,将诗意古朴的解说词与磁性

  细腻的旁白相结合;将饱和的色彩与真实的画面相结合。再辅以青年作家阿鲲谱曲创作的原创作品作为背景音乐,使画面极富质感,呈现出一种古典美。不仅景美,食物也因此而颇具立体感和美感,深深刺激着我的味蕾和神经。无论是重庆的腊肉、平乐的松皮扣、浙江的河豚鱼鲞,还是台湾的红蟳米糕、鲁中的糖瓜、苏州的七件子、抑或是广西的酿菜、香港的盆菜、广东的脆皮烧鹅……都让人那么垂涎欲滴。天下至味,大都需要经过一个精细制作,均匀调和的过程。

  从温岭石塘,到黄土高原,福建闽南,到香港元朗……全国几十个地方,几十种多种美食,唤起了不同地方的人们对家乡美食的回忆。当然也唤醒了我的对故乡的回忆。家乡每逢过年,若少了一道美味,那便是我过年时的一道缺憾。那就是爷爷包的“杵豆腐”,它是爷爷的“专利”。它个头挺大,但每次我总能吃下好几个。在磨得很细的糯米粉里,加入适量的红曲粉,红曲提又增香,白糯米顿时变得通红鲜艳,取来自家熏制的腊肉,切成方形小粒,加入糯米粉中,再掺入水,反反复复揉捏,充分混合之后,取来三角形的豆腐皮,炸好的豆腐皮外表金黄香软,将其中一侧掰开,将糯米团塞满整块豆皮,最后好像一个个元宝,然后放入锅中蒸熟,火候掌握很重要,影响着它的口感及软硬。最后一道工序是炒糖油,将锅烧热,倒油,再糖,掺入黑芝麻,炒香。再将“元宝”倒入锅中来回翻炒,裹满糖油。最后,摆放在白瓷碗中,洒上葡萄干。总是在上完香,供完菩萨之后,才能下筷吃团圆饭。那时,天渐昏,香火味浓,在新年的气氛里,吃着“元宝”,有种说不出的味道,那种味道,只有过年才有,只有吃饭那时才存在。

  在制作食物的过程中,不仅有乡愁,也有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鸣蝉冬有雪”,不同的物候往往衍生出不同的生物,而人们和厨师所遵守的“斧斤以时入山林”无不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顺天时,尽人意”的道家思想。三四月份桃花盛开时节,鱖鱼最肥,鱼质最美,人们往往在这时捕鱼入菜;酷夏降温的夜晚,是野生螺獅活动的时刻,人们往往选在这时去山中小涧打捞;而冬季,则是各种蔬菜出现的好时节,火锅,清炒变着法儿出现……自古以来,人们对待自然,往往很有节制,秉持着“数罟不入洿池”的理念,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完美诠释着“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正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在尊重自然的同时,自然也必会尊重你。食物无非是天地对人类的无私给予,因为人类对美食的共同热爱,必须要依靠自然,但又必须慢慢学会感恩自然。

  食物之美,在于烹调的过程,食物也不乏灵动美,而制作食物的过程本就是一件见证奇迹,感悟生活的过程。道家有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川,粤,湘,徽等不同菜系,味道虽存在差别,除了调味技术和工艺的不同,其实本质都一样。爷爷曾经跟我说过:“炒菜啊,无论焖、煮,蒸,炒,炸,主要在于掌握火候。掌控好了,色香味俱全。若掌控不当,就白白浪费一盆菜”。不仅仅是做菜,为国为政者,抑是如此。

  普通人家日子过得再寡淡,却也会因为一顿家常便饭而变得温暖,富足,而且有滋有味。这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被保存在岁月之中的生活和记忆,永远也无法忘怀!食物萦绕心间的味道,无非就是家人之间爱的味道。人们对于滋味的留恋和对世道人心有着的某种特殊感触,是食物教会的。

【精选春节的散文】相关文章:

1.精选春的散文

2.《春》朱自清散文精选

3.春节的散文精选

4.春的古诗精选

5.读春的散文

6.忆春的散文

7.春的天散文

8.春牧散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anwen/191677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