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石头记的散文(4)

散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这种短暂而又急促的眩晕带有某种原始的政治意味,勒石记功,书当时当事,传千秋万世,它不像索尔兹伯里的巨石阵那样突兀,明目张胆,也不像宫廷石砖印刻那样精雕细琢,自诞之日起,它就注定是在野的,少数的,尴尬的,是人类与自然的一份契约,是记号,证据,时间,或者其它亟待探寻的答案。
  据史料记载,石门自东汉永平中穿凿,到北魏正始元年,四百四十多年的光阴,至少先后四次通塞。第一次,顺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修葺褒斜道;第二次,永寿元年(公元155年)修葺褒斜道;第三次,诸葛亮出兵五丈原,魏军进攻汉中,魏荡寇将军李苞于景元四年(公元263年)修葺褒斜道;第四次,晋武伐吴,于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复修栈道。其中第三次为后世遗留下了历史瑰宝,曹操在世仅存两字:“衮雪”。此字原刻于汉中古石门以南褒河水中一块巨石上,因1971年修建褒河水库,现已移列于汉中市博物馆。
  这是石头的殊荣,是一种肉体死去,灵魂健在的典型代表,这也是汉中文联将这俩字作为市刊名称的缘由,文化还在历史中滚滚东流,这片干裂的土壤需要水分的滋润和给养。隔着坚硬的玻璃橱窗,只能触摸到消瘦的凉意,冰冷刺骨,竟像是曾经惨遭浪花洗濯的“衮雪”巨石,波涛屏蔽了它的原本面貌,时隐时现,我们只好侧着身子,伸长脖颈,如同一只即将起飞的鸟雀,目光中布满倒钩。石头仍静静坐在那里,一千七百多年的流水蜂拥退还回去,因这里深处内陆,没有海岸线的庇护,临行过“衮雪”巨石的波涛像托起诺亚方舟一样,托起了我们的缓慢下落的目光,与一种叫做醍醐灌顶的东西,再度诗酒临歌。
  岩石与文字,两种坚硬刺骨的元素混合羼杂,将一段风轻云淡的历史信手拈来。走笔时也曾信马由缰,道路仍在诗书之外,只能逆时针围绕古汉台绕树三匝,穿过朝代的铆合地带,笔墨纸砚、琴棋书画、金石玉器……按部就班地端坐在高耸的黑漆木架上。店主从弄堂深处迎面走来,如同从老式照片里逃逸而出,带着光与影的立体交叉感,灵魂回归肉体,字词镶进书卷。仅需顷刻,便能拾掇起一块汉江石,老僧入定般,将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钉进石头中。此刻,氤氲茶雾绕梁不绝,门外古柏晃动着肥大的身躯,一切尚未到水落石出的时候,唯有挣脱枷锁束缚的时间,在墙角处的摆钟上来回奔走。这,便是历史的味道,仿若寂静安详的摩崖巨石,虽然江水的呐喊声尘土飞扬,但酒香始终不怕巷子深,置若罔闻的,除却山间葱翠的松槐,还有江边垂钓者,譬如典故:胸有成竹。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anwen/71583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