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伏枥老骥贾永林散文

散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提起画家贾永林,人们就自然会想到他画的骏马飞跃如雷电,奔腾如潮涌,他用一笔一刷勾点泼墨,每天黎明即起,画马不止,他要了却一个心愿:“只要活着就要画出自己来。”

  我见到贾永林是在唐山画院的画室里,一进门,就看到墙上挂满了他画的各种各样的马,迎面奔驰而来,一匹、三匹、八匹呼啸而至。

  贾永林生于1941年,父亲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曾任卢龙永平府中学校长。贾永林从小喜欢画画,五、六岁时,画了一把茶壶,极像家里桌上那一个,父亲暗喜,看到了他的潜质和天赋,领着他去拜师,请画家宣道平进行指导。他在小学、中学画写生、练速写,学习西方绘画艺术,研习素描油画水粉画。从1958年开始,他就在报刊上发表了很多速写、连环画、漫画、年画和宣传画。从河北文化学院毕业后,他就当了老师,曾任河北唐师副校长、特级教师,期间,他创立了教学简笔画体系,人物、动物、植物几何化、漫画化,非常适用师范生苦练教学基本功。也从此成为中国师范美术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教育部中等师范(含大专)美术教材副总编,艺术师范《中国画》教材主编。《中国画》在1989年正式出版后,成为全国师范教育有特色的教材,是建国后普通师范用的第二套教材。他在1997年荣获教育部曾宪梓教育基金奖。他现为唐山学院教授、大唐画院院长、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美术家协会会员、唐山美术家协会顾问。

  贾永林从小就喜欢画马,1958年报刊上发表了他画的《马》,画友们当时称他小黄胄。他最佩服徐悲鸿用西画改造中国画,创中西合璧,画马皆马,构图主与次,稀与密,呈现的是几何形。他潜心学习徐悲鸿的大写意,他学习顾恺之、林风眠、齐白石的水墨为上,把民间审美结合到一块。他重点在徐悲鸿和贾浩义两位画马的大师之间寻找自己画马的突破点。他画马,横向是当代的艺术手法,吸收了西方古典画马的技法,包括雕塑、土著民间艺术,重色轻形。他认为西方画讲力度、尺度、角度,是几何画,印象派文人画对他影响很深。纵向是中国传统的笔墨,以墨为主,有内涵。线条表现着中国画的情感,通过光彩表现,与日月争分驰,群雄逐日,越远越亮。他把横向、纵向画法结合起来,把自己的思考积淀尽情展现,用中国的笔墨画西方的浮雕样的马,把一匹又一匹生龙活虎的马勾墨出来,体现了文学与诗意,强调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我问贾永林为什么这样喜欢画马,他说:“我喜欢马的品格,喜欢马的矫健,赞叹马的精神。马本身就有一种与人无比亲近的神秘情感,古往今来都是人的工具,更是人的伙伴。现代工业的发展,使马的位置减少,画马也很少画工笔了,而着重于抒情。我喜欢天然去雕琢,中国文人画在笔墨上、造型上不写实,是人的情感、底蕴的展示,画马可以从中找到那种神秘的情感。”又说:“此马非凡马,马身寄我心。意随笔墨舞,铁骨蕴龙魂。”

  贾永林画马,是生活依据加自己主观的东西。他为了画好马,经常去内蒙古大草原观察蒙古马的生活,到云南、四川观察在南方生活的各种马的神态,他熟悉掌握了马的生活、生理、脾气和秉性。抓住了马的行为、举止、动作,抓住了骨线。动笔画起来,一直画动态,动是张力,是一种精神,造型上融进了古今艺术,真的实现了以神率行,以形神似,把生活中的传统马升华到艺术马,达到形神兼备,具有视觉的冲击力。

  贾永林画的都是年轻的马,从写实走向写意,追求气韵生动,“气在运动,笔在行动,思绪流动,情感互动。”从用笔、运气开始,都是一口气从脊背画到尾巴。画中马的胸、鬃、尾、蹄子都和真实的不一样,他画的马腿就是虚实处理,以光为美。马鬃、马尾以中锋、侧锋增强动感和气势,他吸收了宋代书画大家米芾的书法,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他有时“失形、失体、不失神。”做到了“非驴非马非他意,巧夺天工出自身。”他画群马、单马取势,寻找变化,讲究的是“泼墨取势至广大,勾点皴泼蕴精微。狂怪草乱失形体,以身率意有真魂。”他画的马,是造型艺术与时代潮流的结合,是自然现象,雷风雨电与海潮结合,又是底蕴的厚积,情感的薄发,具有民族的底蕴,时代的精神。他画的马,个性鲜明,不是焦点透视的产物,而是意向透视的产物,是三维追求静态的结合,讲求精气神合一。体现着爱因斯坦“任何物体都处在不断运动之中”相对论的思想。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anwen/86045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