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钱文忠三字经解读(5)

三字经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画外音】朱元璋出身卑微,从小孤苦伶仃,四处逃难,尝尽了世间炎凉,因此从小性格中,就有一种“不甘为人下”的倔强。所以,在他加入红巾军不久,就成为了一名将帅,此时的朱元璋就有了自立为王的想法,但是,他身边的一位谋士跟他说了一句话,朱元璋就改变了想法。那么,这位谋士是谁?他跟朱元璋到底说了些什么?

  钱文忠:这些谋士当中最重要的一位就是朱升,朱升给朱元璋提出的九字诀,九个字的意见,使朱元璋最后成功。

  【字幕】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钱文忠:你占领一个地方,你不要忙着再去占别的地方,为什么?你现在兵力不够,这样的话你又要跟元朝打,把你兵力消耗光了,没有什么意思。你应该看住你占领的地方,把城墙筑得高高的,高筑墙。广积粮,在这个城里面要多多囤积粮食,在这种乱年粮食是最管用的,别的都没用。缓称王,你不要急着称王,你先悄悄地躲起来,别引人注目,别出头,如果你一称王,那么元朝首先就要打你,而也许起义军内部也会动你的脑筋。这就是著名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个口号实际上很多人都知道毛泽东主席也是受这个启发,“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毛泽东主席的这样一个九字的一个语录,当时的一个号召,是完全脱胎于朱升的这九个字的。

  【画外音】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三字经》对于明太祖朱元璋的描述,特别强调了三个字“久亲师”,说明朱元璋长期亲率军队作战,其实说的也就是朱元璋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那么,朱元璋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实现他的皇帝梦呢?

  钱文忠:在南征北战不断取得胜利的情况下,在元朝的至正二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368年正月,40岁的朱元璋开始告祀天地,于应天的南郊登基,建国号大明,改元洪武,以应天为首都,这就是今天的南京。至于他为什么起这个国号叫明,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一种比较多的人认可的说法是,因为朱元璋是明教徒,他当初信一种宗教叫明教,而明教是从古代西方传进中国以后,慢慢和中国一些传统信仰融合,而出现的一种新兴宗教,民间宗教。但无论如何,他起国号为明。这也就意味着,经过99年的努力,汉人终于夺回了中原地区的政权,重新掌握了自己这个民族的命运。经过16年的征讨,朱元璋终于把他小时候玩的皇帝游戏,变成了现实。他实现了他当时的一个愿望,叫什么呢?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anzijing/33383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