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3)

三字经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行为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动物生活的周围环境 和生活方式对动物的成长发育影响很大,有些时候几乎就是决定性的。动物园圈养的老虎,几代繁殖下来看见活鸡都害怕,再也当不了兽中王了。为什么?后天的生 活环境变了,习性也变了。人也是如此,人有盲肠,那是千百年以前茹毛饮血时代消化毛发用的,以后改为熟食盲肠退化,只剩下一个小尾巴,叫阑尾了。人类生活 的环境、接受的教育、受到的感染,都会对人产生影响,形成人的习气,习气日久形成一种习惯势力,就是习性。习性一代一代积累并遗传下去,就形成人类的劣根 性,这种劣根习性会使人的动物属性膨胀,遮蔽人的天性,这就是为什么说“苟不教,性乃迁”。

  苟本是一种草名,俗称“狗尾巴草”,其草子有刺,或沾 在动物身上,或随风飘荡,生命力极强,引伸义是“苟且”,就是凑凑合合、得过且过、随遇而安的意思。人生下来如白纸一张,善恶之性都潜伏着,只看外面的环 境,也就是佛家所说的“缘”如何。如果因循苟且、得过且过,不抓紧对小孩子进行持之以恒的教育,他的天性就会迁移变化。一旦习气形成习性,就如同“墨悲丝 染”一样,再也纠正不过来了。因此教育的第一目标即是教人“去习性,化秉性,圆满天性”,也就是韩愈说的“传道”。

  “去习性”是将后天习染养成的恶习和坏毛病去掉,人的恶习古人总结为“吃喝赌嫖抽”,称为五毒,也叫五鬼。五鬼闹身会使人害病身亡,五鬼闹宅会让人家宅不安,必须戒掉恶习,改掉坏毛病,这是做人的第一步工夫。

  “化 秉性”是要将父母遗传下来的人的劣根性,也叫做秉性,化掉。人的秉性古人也总结为“怒恨怨恼烦”,人的私欲一旦不能满足,秉性就发作,怒恨怨恼烦就来了, 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人的禀性之根最深,最难拔除,因为它是人类始祖遗传而来的,修行没有别的,说到底就是化秉性,秉性一化就是得道。化不了的 一触即发,像被鬼迷住了一样,根本管不住自己,所以修行必须在这方面下手,才不会浪费时间。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anzijing/38679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