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学三字经——论学习之道

三字经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如果我们总是以“没时间”、“工作忙”来搪塞学习的话,《三字经》用了几个故事来劝诫这些人,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学三字经论学习之道,更多三字经请关注应届毕业生文学网。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解读】要说忙,赵普比君如何?宋朝时赵中令——赵普,他在赵匡胤手下的时候,书读得不多,学问也不高,当官已经做到了中书令了,天天回家后还手不释卷地阅读《论语》(两万字的《论语》竟花了大半辈子的时间来学习),他不因为自己已经当了高官,而忘记勤奋学习。

  脍炙人口的美谈“半部《论语》治天下”出自《鹤林玉露》乙编卷一,说的是公元981年,赵普第二次被宋太宗赵光义请回任宰相,群臣私议,说赵普仅读过《论语》而已,赵普曰:“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者,止《论语》…”。太宗试着以此语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指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治太平”。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解读】说的是西汉时家境贫寒的路温舒把文字抄在芦苇、蒲草上阅读。西汉公孙弘年幼时替人放猪,在鹿台苦读诗书至40岁,他将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刻苦学习,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下诏访求贤良,当时公孙弘已年仅六旬,应招为博士,大器晚成,位极人臣。他们两人年幼时都很穷,买不起书,但还不忘创造条件勤奋学习。公孙弘有云“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解读】《三字经》教育我们学习要有刻苦勤奋的精神。汉朝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终成当世大儒。

  战国时韩国的苏秦,小时自持清高不读诗书,当多年奔波后发现皆因不学,于是发奋读书,每到疲倦时就用锥子刺屁股和大腿,他们不用别人督促(教)而自觉勤奋苦读,学成后先到燕国得到了燕昭王的信任,擅长纵横学(奔走于各国,尽显挑拨、离间、游说、谋略之能事)的苏秦后到齐国为相,并帮助燕国打败齐国,又游说六国联合攻打秦国,出现了历史上仅此一例“一人配六国相印(即在“战国七雄”里同时任六国宰相)”,成为史上著名的谋士和纵横家且与张仪齐名,后人用“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熄”来形容他。“笨鸟先飞”——先飞的鸟往往是更聪明的鸟。成语“悬梁刺股”说的就是以上故事。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anzijing/40951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