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对《三字经》意义的解读(3)

三字经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彼虽幼 身已仕

  鼓励青少年对社会的积极介入

  唐朝的刘晏,据说七岁时就在唐玄宗手下任“正字”官员,早早就参加了工作,《三字经》的作者不由得赞叹:“有为者,亦若是。”有作为的人,就应该像刘晏那样。

  从字面上的意思理解,似乎是羡慕刘晏七岁就能在朝廷任职当官,其实不然,这几句话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要学习刘晏那样,自小就有社会责任感,有走进社会的工作能力和协调能力。这其实就是在早期培养儿童乃至青少年的工作社交能力。很多人读书不细心,把这么前卫时髦的学习思维轻轻放过了。作者要鼓励的并非像刘晏那样当官有出息,而是鼓励孩子们早一点培养自己的能力。这正好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相反的。

  鼓励孩子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其实也是一种上乘的教育方式,刘晏正因为自小能参与社会管理,因此他长大后成为了唐朝史上,乃至中国古代史上最了不起的财政专家。

  能辨琴 能咏吟

  读书不是为功名 而是为了才华

  《三字经》里列举了史上极富有才华的两位女性:东汉三国的蔡文姬、东晋时期的谢道韫,“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虽然多少带点歧视女性的语气,但总归还是赞美了女性的才华和颖悟。

  抛开性别的纠结,我们还可以从这几句话中得出一个结论——《三字经》作者主张的读书,并非为了应试,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才华,涵养灵气,不是为了换取功名,说明《三字经》的学习观是塑造人的气质、修养和才华,这才是王道。

  蔡文姬能根据父亲蔡邕的弹奏,判断出第二根弦断裂;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女谢道韫用“未若柳絮因风起”来描摹飞雪的情状,贴切形象。这两位聪颖博学的女性,并不是功名上的成功者,但照样可以成为励志的榜样,可见中国人对人才的界定,未必完全凭借功名。

  有才华,有气质,终生坚持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当然,顺便也当当应试场上的学霸……可见中国古代的人才观,是很完整的,也是很健康的。我们今天读《三字经》,不能忽略这些积极因素。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anzijing/42149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