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李清照词中否定词与疑问词的艺术特色(2)

诗词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李清照词中的疑问句及其表达功能

  李清照词中有大量的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如谁,何、几、怎、多少等)、疑问副词(如岂、何必等)。这些疑问词在词中的出现就构成了大量的疑问句。李清照词中的疑问句句式多样,语气亦灵活多变且具有不同的表达功能。

  (一)句式结构

  李清照词中疑问句中的句式有一问一答式、起问式、触物发问式、倒装式和原由式。

  1.一问一答式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

  门外谁扫残红?夜来风。(《怨王孙》)

  袅袅婷婷何样似?一缕轻云。(《浪淘沙》)

  秋风萧条何以度?明窗小酌、暗灯轻话,最好留连处。(《青玉案》)

  2.起问式

  (1)单句起问式

  庭院深深深几许?(《临江仙》)

  窗前谁种芭蕉树?(《添字丑奴儿》)

  一年春事都来几?(《青玉案》)

  (2)连续数句起问式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合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永遇乐》)

  3.触物发问式

  柳眼眉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

  (《蝶恋花》)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孤雁儿》)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念奴娇》)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声声慢》)

  草绿阶前,暮天雁断。楼上远信谁传?(《怨王孙》)

  4.倒装式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一剪梅》)

  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点绛唇》)

  5.原由式

  暮天雁断,楼上远信谁传?(《怨王孙》)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孤雁儿》)

  (二)语气变化

  1.反问语气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声声慢》)

  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庆清朝慢》)

  2.感叹语气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鹧鸪天》)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

  (三)表达功能

  当代著名文艺理论家苏珊・朗格在《艺术问题》一书中说过:“当一个诗人创造一首诗的时候,他创造的诗句并不单纯是为了告诉人们一种什么事情,而是想用某种特殊的方式去谈论这种事情。”{4}李清照词中多样的疑问句式就是李清照词的特殊表达方式。

  1.先声夺人,引起下文

  词和诗一样,开头都非常的重要。一个特别的开头,在全词或全诗中会有着不一样的作用。李清照词中起句式的问句,就是一个特别开头。如《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以问句开头,先声夺人,让人不由得想往下阅读,如此便自然地引出了下文。而后的内容就以“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渐分明”“春归”“人老”等物象来烘托自己悲凉的处境,以回应开篇所问即庭院究竟有多深沉。结构浑成,颇有意蕴。又如《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亦以问句开头,而后的内容皆是围绕这棵芭蕉树展开。此起句式问句不仅仅是引起下文,可以说是统领全词。因有芭蕉才会有雨打芭蕉之声,又因又雨打芭蕉之声才会使词人产生乡愁。所以说李清照起句式以问句的形式开头,有抓人眼球,继而引起下文的表达效果。

  2.留下空白,无限遐想

  李清照词中触物发问的疑问句,是词人因眼前景象而发出的疑问,读者在词人问出以后,也会不由得跟着词人词中提供的那些景象而展开自己的想象。而词人发问以后也没有给出自己的答案,这样也就留下了空白,这空白就会留与读者通过想象去填充。如《孤雁儿》“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词人因听笛声,因见梅花绽放而发出“多少春情意”的疑问。读者读至此就会随着词中的景象,一同陷入疑问中去,读者就会因为词人这一问展开想象,自问自答,试着体会词人此时此刻的心境,并想着能否为这一问找到答案。如此一来,这样的问句就留有韵味,因为它让读者忍不住想找到答案,存在一个意境和情感的交流的空间,从而产生一种共鸣。

  3.加深强调,表情达意

  李清照词中反问语气和感叹语气的疑问句就有强调反问的作用。如反问语气的“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庆清朝慢》)这是一首咏芍药的词,这一反问语气的疑问句便是强调无人可继芍药之芳尘。又如感叹语气中的“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鹧鸪天》)此首是咏桂花的词,此句是对“骚人”当年未有一字咏桂花的不满,这一感叹语气的发问便是强调自己的这种不满,更进一步表明自己的观点(认为桂花是值得一咏的)。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李清照词中的疑问句的句式是多样性的,且都有着不同的表达功能。然无论这些疑问句有何种表达功能,都是词人借问句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怀。孙绍振先生就曾指出过:“用疑问句能把处于宁静的客观世界中主观心灵的轻微的震颤表现得细致。这样就使本来不是直接抒发的诗句带上更浓郁的抒情的超越性色彩。”

  三、结语

  李清照的词之所以备受历代文人的称赞亦不足为奇。否定词和疑问词在其词中的运用恰到好处。词人不同于其他人之处正在于她不刻意求工,只是简单地用否定词和疑问句便使其词辞约而旨丰,赋有深意。无论是其简单明了的语言,还是独创性语言都使后来词人望其项背,难以企及!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hici/130414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