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怎样做好诗歌鉴赏题目

诗歌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如何进行诗歌鉴赏

怎样做好诗歌鉴赏题目

  当代认知心理学广义知识观认为知识可以分成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不仅包括技能,而且包括策略性知识。这与我国传统的狭义知识观有根本性区别。立足广义知识观看古典诗歌鉴赏教学,我们发现目前古典诗歌鉴赏教学的知识背景不合理,令人忧虑。要使古典诗歌鉴赏教学取得新的进展,就必须以广义知识观为视野,全面革新古典诗歌鉴赏教学的知识基础,大力加强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教学。

  关键词:广义知识观 古典诗歌 鉴赏 教学设计

  古典诗歌鉴赏教学越来越红火,但一直收效甚微,学生除了能背诵部分残缺不全的诗篇,鉴赏能力基本没有提高。中国是诗的国度,古典诗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当代学生若没有掌握一定的鉴赏策略,就会如入宝山空手回。为此,我们有必要用现代认知心理学广义知识观对古典诗歌教学的知识背景和知识状况做一番检视,全面革新古典诗歌鉴赏教学的知识基础,以利于更好地实施古典诗歌鉴赏教学。

一 、广义知识观为古典诗歌鉴赏教学提供了新视野

  认知心理学家使用广义知识的概念。他们大多同意把广义的知识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另一类为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前一类知识是用于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这类知识一般是通过个体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就可以直接陈述出来,可以通过记忆获得,所以也叫做记忆性知识;后一类知识是用于回答“怎么办”的问题,也叫做操作性知识,实质上是一套关于对外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观点看,目前我国流行的与技能相对的“知识”概念,实际上是与陈述性知识概念想吻合的。所以我国流行的“知识”概念是一个狭义的知识概念。而“技能”概念,是与程序性知识概念想吻合的。在信息加工心理学中,技能也被看成是知识的一种类型。由此可以看出,认知心理学的知识观与我国流行的知识观已有了根本性的区别。认知心理学广义知识观还认为,人类一切后天习得的能力都是由知识构成的,所以,可以用广义知识观来解释人类习得的能力。新的知识观中不仅包含了技能,而且包含了认知策略(1)。

  广义知识观为古典诗歌鉴赏教学提供了新视野。在广义知识视野中,古典诗歌鉴赏能力=陈述性鉴赏知识(狭义的知识)+程序性鉴赏知识(技能)+策略性鉴赏知识。用广义知识观来观照古典诗歌鉴赏教学,我们就会发现在传统的古典诗歌教学中,知识与技能的概念不明晰,完全以知识传授代替了技能训练,只有陈述性鉴赏知识(狭义的知识),而缺乏程序性鉴赏知识和策略性鉴赏知识,鉴赏能力是如何形成的始终无法得到合理的解释和有效的操作。如鉴赏杜甫诗歌《江南逢李龟年》:

  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下面是该诗一节公开课的教学实录片断:

  (学生背诵诗歌)

  师:刚才大家背诵了这首诗歌。现在请一位同学讲一讲这首诗的意思。

  生1:在歧王的家里经常见到你,在崔九的家里多次听你唱歌。正是风景

  很好的时候,在落花的时节又碰上了你。

  师:大家说他翻译得好不好?

  生(齐声):好。

  师:好,不错。下面我们再来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这首诗主要通过

  对比的手法,写了宫廷乐师李龟年的遭遇。前两句写他以前的得意,

  后两句写他现在的落魄。通过以前与现在的对比,揭示了人生命运的无常。

  这堂课以教师的讲授分析为主,学生学到的只是一些陈述性知识,学生理解的仅仅是诗歌的字面意思,这里基本上没有鉴赏技能训练,程序性知识被陈述性知识淹没,陈述性知识取代了程序性知识。这样的课在目前却是很流行,在这些教师的观念中,鉴赏能力=陈述性鉴赏知识,这显然是由于知识概念混乱所致。为此,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首先就必须辨明能力的知识含义,以便科学合理地加以训练。这就要求我们在古诗鉴赏教学中不能仅仅满足于陈述性知识教学,而应加入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应区分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教学内容,不要把程序性知识当作陈述性知识来教学。

  以上面所引的诗歌教学为例,把这首诗背下来、把字面意思搞清楚,只能算鉴赏的陈述性学习,是程序性知识学习的第一阶段;我们要把鉴赏引入程序性知识学习的第二阶段,促成知识的陈述性向程序性转化,引导学生由字面意思进入关键语词的潜在含义,体会表达的妙处。对这首诗鉴赏的关键之处在于“落花时节”四个字。这四字既点明时令,又暗喻李龟年和自己的遭遇,还暗喻唐王朝的局势,含蓄蕴籍,大可玩味。

  上文所举课例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分析与传授进行的,教师没有把“落花时节”的潜在含义留给学生去体会。这里看起来,教师似乎在传授技能,但实质上仍是停留在陈述性知识学习阶段。换句话说,也就是教师把程序性知识当作了陈述性知识来教,学生学到的只是“这一首”诗歌的鉴赏知识,而鉴赏技能是无法形成的。鉴赏技能要形成,必须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向程序性知识学习的转化,转化的主要方式是设计变式练习让学生训练。

  这首诗鉴赏的变式练习可以扣住“落花”的隐喻性来设计,可以把这句诗与龚自珍《己亥杂诗》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林黛玉《葬花词》“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进行比较,由学生自己通过联想去体会“落花”的多重隐喻义,只有在体会品味诗歌语言隐喻性的过程中,才能拓展诗歌的鉴赏空间,让学生透过字面意思去进一步把握诗中潜在的更多含义,正像亚里士多德所说:“只有通过隐喻我们才能最恰当地获得某种新的信息。当诗人称老年为‘枯萎的花茎’时,他通过‘失去了花季’这一概念向我们传达了一种新的思想,一种新的事实。”(2)在这里学生正是通过“落花”这一隐喻把握了字面含义之外的更多的“新思想,新事实”,学生解读隐喻、体会隐义的环节就是程序性知识训练,当然,这中间还涉及一系列鉴赏规则与术语的学习运用,这些内容我将在下文做详细阐释。在这一环节中还要让学生掌握一些策略性知识,不断修正、调控鉴赏方法,进而有效地完成诗歌鉴赏任务。

  通过反复训练后,学生对“落花”的鉴赏就会达到自动化,贮存在认知图式中,在后继的学习中一旦遇到类似的诗歌情境,可以被自动激活。这种情形就像夏沔尊先生所说的“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吧。”(3)学生的鉴赏只有达到了这一阶段,才能被认为具有了鉴赏能力。我们以往的诗歌鉴赏囿于古怪的鉴赏知识,缺乏心理学理论支持,基本上忽视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教学设计,鉴赏教学只在浅层的经验上绕圈子。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hige/180752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