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诗经》中的科技

诗经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中国古时五金为金银铜铁锡五种,自然界中有天然金、铜和陨铁存在,人类首先使用的是这些自然界中存在的天然金、铜、和陨铁。后来才发现用矿石冶炼还原加工金属,银和锡的熔点较低,冶炼方便,取得较容易,所以这五种金属是人们最早发现并应用的材料。

  一、《诗经》中对于金属材料的提及:

  《诗经·卫风·淇奥》中有“如金如锡,如圭如璧”。这是形容有文采的君子如金锡般的精粹,如璧玉般的纯净。这里提到了金和锡。

  《诗经·小雅·车攻》中有“赤芾金舄,会同有绎”。说的是那些贵族们围着赤色的裙(裳),穿着金黄色的鞋,在一起朝会。这里的“金舄”,就是金黄色的鞋。这种鞋可能是金黄色的面料做成的,也可能是木头鞋底边上装饰着铜片,总之,是一种普通老百姓穿不起的鞋。

  古时,铜被称为赤金,《汉书·食货志·下》有“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的记述。其中,黄金为金,是大家公认的,白金为银,赤金为铜,这也是大家认可的。在“赤芾金舄”中的“金”我认为是作为装饰的铜片较为可信,因为当时金子贵重,不可能用在鞋上,作为鞋底的木板上装饰一点薄铜片倒是可行的。夏商以来,青铜器已经大量出现,铜的使用已经是奴隶主好贵族阶级的日常需要,在鞋上装饰黄铜片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

  总之,金属在夏朝以后,就广泛地被应用了。

  二、金属制造的生活用品

  夏朝以后,由于金属的使用,用金属制造生活用品的范围不断扩大,使原来使用陶器、木器的生活用具,逐渐被用金属代替。也使生活用具更加结实耐用,美观大方,

  1,锅:《诗经·召南·采蘋》中有“于以湘之,维錡及釜”。这句话是说采来的水草,把它们放到锅里煮。錡和釜都是用来煮食的,原来都是用陶器,现在都用青铜器了,后来就是铁器。“錡”是有脚的锅,“釜”是无脚的平底锅。原来只有祭祀用的礼器才能用青铜制造,现在,金属使用普遍了,普通生活用具都可以用金属制造了。

  《诗经·桧风·匪风》中有“谁能亨鱼,溉之釜鬵(xin)”,这里的釜是小锅,鬵是大锅。大锅小锅都要洗干净,准备烹鱼。

  2,保温“镐”:《诗经·小雅·六月》中有句“侵镐及方,至于泾阳”,是说玁狁侵犯了镐京及其北方,一直到了泾阳。这里的“镐”是指“镐京”,是地方名字。但是“镐”还有一个意思是加热和保温的,所以,如果单单一个“镐”字,它也是一种生活用具。

  3,马嚼子:《诗经·秦风·驷驖》有句“輶车銮镳,载猃歇骄”,是说驾轻车的马儿的嘴里含着马嚼子,车两边还挂着铃铛,,车上还载着猎狗。这里的“镳”是马嚼子,严粲解释为“马衔外鐡也”。“銮”是车的的两边挂着的小铃铛。,这都是生活中用得着的东西,是用鐡或铜做的。

  顺便说一下这个“驖”字,朱熹解释说:“驷驖”是四匹黑色如鐡的马。虽然没有直接出现“鐡”字,但是从比喻来看,“鐡色”之说,已经证明,西周时代鐡已是很普遍的东西了,不然,就不会用它来比喻事物了。

  4,木底鞋:上面说过,《诗经·小雅·车攻》中“赤带金舄”,“舄”是木底鞋,在木底的边上装饰铜片,即所谓的“金舄”,这也是生活中的一种现象,如果金属使用不普及,哪里还能用铜片装饰鞋呢?(也有说“金舄”是黄色的鞋,不一定用铜片装饰,此说也可通。)

  所以,不论从生活用具还是装饰用品,金属的普遍应用,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审美情趣。

  三、金属制造的乐器

  《诗经》有关于乐器的记载多处,表明那时候的人民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

  1、铃铛:《诗经·周颂·载见》中有“龙旗扬扬,和铃央央”,这里的“和”和“铃”都是古代的车铃。和在轼前,铃在旗上。车子走起来时,旗帜飘飘,车轮滚滚,铃声铛铛。这些“和”和“铃”都是用铜或其合金制造的。

  《诗经·小雅···蓼萧》有“和鸾雝雝”之句,“和”和“鸾”也是铃。

  2、钟鼓:《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里的钟鼓都是乐器,钟是金属(铜和铁等)制造的。描写钟鼓的诗句还有《诗经·小雅·彤弓》中“钟鼓既设”、《诗经·小雅·钟鼓》中的“鼓钟将将”,《诗经·小雅·白华》中的“鼓钟于宫,声闻于外”、等等。

  还有一种大钟叫“镛”,《诗经·大雅·灵台》中有“贲鼓维镛”,贲鼓就是大鼓,镛就是大钟。

  3、铴锣:《诗经·邶风·击鼓》中“击鼓其镗,踊跃用兵”,鼓和镗都是乐器,镗在现在称为铴锣,也叫镗锣,是铜制品。

  乐器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文化程度提高后的必然追求,从最初的草木丝竹,到石琴石罄,再发展到使用金属制品,人类的乐器家族越来越大,水平也越来越高,乐器生产的难度也越来越复杂。

  四、金属制造的生产工具

  生产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生产就没有生活来源,人们为了生存,必须时时搞好生产。因此,生产工具就是必须要精心准备的。人们从手工摘取果实,到木石工具在生产中的应用,再到用金属工具生产,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到了商周时期,金属工具已经非常普及,涉及到生产的方方面面。《诗经》里的许多诗歌都有生产场景的描述,,也提及了不少生产工具。

  1、锹和镰刀: 《诗经·周颂·臣工》中有“痔乃钱镈,奄观铚艾”,就是说把锄和锹都藏起来,拿起镰刀收麦子吧。因为要收麦子了,用不着锄和锹了。诗中“钱”(读jian剪音)就是锹,“镈”就是锄,“铚”就是镰刀。都是生产用的农具。

  2、锄和犁:《诗经·周颂·良耜》有“其镈斯赵,以薅荼蓼”。就是用锄头锄去杂草的意思。“镈”是锄,上面已经说过。这诗的题目“良耜”,“耜”是犁,同样是农具

  3、斧头和鏨子:《诗经·豳风·破斧》有“既破我斧,又缺我銶”。“銶”是鏨子或者是鑿子,斧和銶都是生产工具。

  《诗经·豳风·七月》中有“二之日,鑿冰沖沖”,这里的“鑿”就是鑿子。是用鑿子打孔破冰以便取冰。

  4、锻石、碫石或砧石:《诗经·大雅·公刘》中有“涉渭为乱,取厉取锻”。这里的“厉”是石头,“锻”也可以理解为粗石头,同“碫”;也可以解释为打铁的砧子,或者叫砧石。总之,“厉”和“锻”都是生产用的工具。

  5、错(磨刀石):《诗经·小雅·鹤鸣》中用“他山之石,可以为错”这里的“错”是磨刀石的,磨刀石是使更锋利的磨具,也是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总之,不论是农具还是手工工具,这些生产工具都是劳动人民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发明的,生产工具的进化,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社会的文明程度。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hijing/219534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