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关雎》一诗英译文的经验功能(2)

诗经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 《关雎》英译文的经验功能分析

  我们可以通过许渊冲、辜正坤、宾纳和威利(以下简称许译、辜译、宾译和威译)等人的《关雎》一诗的译文来加以分析。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译文过程分析

  以下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四种英译文。

  许译(By riverside are cooing, A pair of turtledoves;):此句为行为过程,由are cooing体现,行为者(参与者)由a pair of turtledoves体现,环境成分由by riverside体现。

  辜译(Hark! The ospreys merrily call, On the islet off the river shore):此句为行为过程,用call体现过程,用the ospreys体现行为者,环境成分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方式,用merrily体现,另一个是地点用on the islet off the river shore表示。

  威译(“fair, fair”,cry the ospreys, On the island in the river.):此句也是行为过程,作者用cry表示行为过程,用the ospreys表示行为者,环境成分由on the island in the river体现。

  宾译(On the river-island―The ospreys are echoing us;):与上面三种译文不同,此句用物质过程,过程形式由are echoing体现,动作者由the ospreys体现,目标用us表示,用on the river-island来表示环境成分。

  (1)过程类型与参与者

  从过程类型看,四种译文中有三种(辜正坤、许渊冲和威利)采用与原文过程类型相同的过程,即行为过程,一种采用物质过程(宾纳)。与原诗比较,我觉得行为过程符合原诗的意义。

  四种译文的过程体现形式各异,有coo(许译),call(辜译),cry(威译)和echo(宾译)。coo是象声词,表示“鸽子、鸟等‘咕咕’地叫”;call和cry均可表“鸟、兽和动物等的鸣叫、吼叫”;echo指“(地方)发回声”、“(指声音)被传回”。根据原诗的意义我们觉得许渊冲使用的象声词coo比call、cry和echo更能恰当地表达原诗的意义,让人感到“鸟儿戏水”的生动场面。

  与其他三人所采用过程类型不同,宾纳采用的是物质过程,所以涉及到的参与者有两个,一个是动作者用the ospreys体现,另一个是目标,用us体现。实际上,原文中并没有“我们”这一参与者,显然这是译者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想象添加的,这一点与原文不符。另外,该译文用echo体现过程,也让人难以理解其意,如果我们将这一句回译过来,则成为“雎鸠的鸣叫声在河之洲向我们回荡”,意思与原文相去甚远。

  四种译文过程的参与者都是“雎鸠”,体现形式有两种,即许渊冲用a pair of turtledoves表示,辜正坤、威利和宾纳都用the ospreys表示。从字面看turtledove意思为“斑鸠”,osprey意思为“鸬鹚”。对于雎鸠,《辞源》这样解释:“雎鸠:水鸟名。俗称鱼鹰。”《尔雅・释鸟》:“雎鸠,王鸠。”相传雌雄有定偶。并引用晋朝郭璞的观点:“雎鸠:雕类,今江东呼之为鹗,好在江渚山边食鱼。”《辞海》对雎鸠的解释与《辞源》基本相同,即认为雎鸠是水鸟名,俗称鱼鹰。《辞源》对鸬鹚所下的定义为:“鸬鹚:亦称‘水老鸭’、‘鱼鹰’。栖息河川、湖沼和海滨,善潜水,捕食鱼类。”

  由此可见,“雎鸠=鱼鹰=鸬鹚”,也就是说,雎鸠就是鸬鹚。我们再看《辞源》对斑鸠所下的定义:“斑鸠,鸠鸽类,栖于平原和山地的树林间。食浆果及种子等。”据此,我认为诗中的雎鸠应该是生活在水边的水鸟,即“鸬鹚”,而不是生活在山林中的“斑鸠”。

  许多人认为该诗是一首爱情诗,描写一个男子爱上一个采荇菜的姑娘,追求她,想和她结婚。其中暗含男女之间互相爱慕、情深意切的真实爱情。因为中国传统对“爱”含蓄表达的文化特征,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是通过一对水鸟、花草等来表示情谊真挚之意。根此我们认为用ospreys表示雎鸠,符合这首诗的意义,与这首诗的爱情主题很协调。

  (2)环境成分

  在原诗中,“在河之洲”是环境成分,四种译文也全译成环境成分,但表现形式各不相同:by riverside(许译),on the islet off the river shore(辜译),on the island in the river(威译)和on the river-island(宾译)。原文中的“洲”指“水中的陆地”或“水中凸出水面的部分陆地”。“在河之洲”表示“河流中的陆地”,也可叫“岛”。所以我们认为许渊冲采用的“by riverside(在河边),背离了原文的意思。另外三种译文在形式上大致相同,其主要不同在于对“洲”一词的翻译上。辜正坤用island(岛屿)”,威利和宾纳都用islet(小岛),根据原文意义威利和宾纳的译文比较恰当。

  2、“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译文过程分析

  以下是《关雎》一诗的后两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四种译文。

  许译(A good young man is wooing, A fair maiden he loves.):此句是物质过程,由is wooing体现,a good young man是动作者,a fair maiden是目标。与原文对比,可以看出,原作是关系过程,译作是物质过程,原作中“窈窕淑女”是“修饰语+中心词”(modifier+head)构成的名词词组,译作用“中心词+修饰语”结构,形式大致相同,但意义不同。

  另外,原作中该词组是载体,译者作则成了“目标”。原作中“君子好逑”是一个由“修饰语+中心词”构成的名词词组,即“君子好”是修饰语,“逑”是中心词,一起构成属性,表示一种状态,译作中没有属性,“君子”一词成了动作者;原作是静态意义,译作变成了动态意义。如果将这一句回译就成为“一个好青年正在追求他喜爱的好姑娘”,不论是形式还是意义均与原文有很大的差异。

  辜译(The girl is lovely and slenderly tall,Whom the gentleman would adore.):虽然该译文采用了与原文相同的关系过程,但其载体与属性的表达方式背离原文。该句的载体用the girl体现(whom the gentleman would adore是一个嵌入句,作the girl的后置定语),属性采用lovely and slenderly tall体现。实际上该句运用意译法,不拘泥于原诗的对应形式,不照顾句、词的长短和次序,把原文中内隐的成分变成文字,表现了“窈窕淑女”和“君子好逑”的完整意义。美中不足的是“君子”被翻译成“the gentleman”,有点不妥。根据许渊冲的观点,“淑女”和“君子”不应该是贵族,贵族是不会亲自到河边来采集荇菜的,所以应该是平民男女,我们同意他的这一观点。那么用the gentleman表示“君子”不太合适。

  宾译(Where is the pure-hearted girl, To be our princess?):该译文也用关系过程,用is体现。但该句与原文句法完全不同,原文是陈述句,译文是特殊疑问句,原文的载体是一个“修饰语+中心词”的名词词组,而译文用“修饰语+中心词+后置修饰语”的形式体现,增大了原文的信息量,与原文不符。另外,该句中的属性用表示环境成份的where体现,所以该句回译过来则成为“作我们公主的好姑娘在哪里?”其意义完全背离了原文。

  威译(Lovely is this noble lady, Fit bride for our lord.):该译文也是关系过程,但句法结构颠倒,用一个全部倒装句表示。参与者用this noble lady表示,fit bride for our lord 是lady的同位语。属性用lovely 表示。如前所述,lord一词无法表达原文中“君子”一词的意义。

  综上所述,后两行诗的四种译文,有三种采用了与原文相同的过程类型(辜译、威译和宾译),一种采用了物质过程(许译)。对于载体“窈窕淑女”的翻译,除宾纳一人的译文形式基本与原文相同之外,其他三人均采用了意译方法。关于属性“君子好逑”的译文,从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而言,威利的译文比较符合原文意义。

  中心词“女”的译文有三种体现形式,许渊冲用maiden体现,辜正坤和宾纳用girl体现,威利用lady体现,这三种形式各有特色。“君子”一词的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许渊冲用a young man,辜正坤用the gentleman,威利用lord,宾纳的译文中没有出现表示“君子”一词的对应英译文,与原文对照,许渊冲所采用的young man更符合原文意义。对于“逑”一词的体现形式也不相同,宾纳用“princess”体现,威利用bride体现,许渊冲和辜正坤的译文中没有出现 “逑”的译文,应该说威利采用的bride比较贴切地表达华夏民族中“逑”这一名词的内涵和外延意义。  四 结语

  本文以功能语言学中的经验纯理功能为理论依据,对《关雎》一诗的英译文作了初步的分析,目的是想用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框架来分析诗歌及其英译文,使我们能从另一个角度研究古诗翻译的方法,也是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和欣赏文学作品的一种尝试,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hijing/25743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