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诗经》的编纂思想

诗经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对中国文学、文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诗经》的编纂思想

  作为六经之一的《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一部反映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对中国文学、文化产生着深远影响。《诗经》从采集、编纂到最终定型成今传本《诗经》,经历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五百余年的历史。这些诗歌的集结成册,流传成如今我们看到的样子,是经过了编纂者特定文献观、文学观的选择的,并对后世“诗”这种范式的确立和结集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诗经》表明了编纂者的文献观

  《诗经》表明了编纂者选择的是全方面反映整个时代的诗歌文献。在这样的文献观的指导下,诗经得以全方面放映整个时代的面貌,也因此给后代的“诗”及文献的选择确定了范式上的标准。

  1、《诗经》中选择的诗歌来源广泛

  《诗经》作品来源于周代采诗的制度。这种派专人到各地采诗的制度在很早以前就存在了。《左传•襄公十四年》载有晋师旷引《夏书》“道人以木铎徇于路” ,指的就是采诗。《汉书•食货志》中亦称:“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正因为这种渊源流传的采诗制度,许多反映普通百姓生活的作品才得以收入《诗经》中。《礼记•王制》中云:“天子五年一巡狩,觐诸侯,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 《王制》说巡狩之礼曰:‘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俗’。故知武王巡狩,得二《南》之诗也。”这说明二《南》之诗采集的由来;“武王偏陈诸国之诗,非特六州而已。而此二《南》之《风》,独有二公之化,故知六州得二公之德教风化尤为纯,故独取其诗,付属之太师之官。”这又说明了二《南》之诗储存的由来。

  同时,《诗经》的作者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如《小雅•节南山》为家父所作;《小雅•巷伯》为孟子所作;《大雅•嵩高》和《民》为尹吉普所作;《尚书•金滕》称《豳风•鸱》为周公所作、《左传•闵公二年》称《风•载驰》为许穆夫人所作、《国语•楚语》称《小雅•抑》为卫武公所作等。由此可见采诗制度是为了适应“观民风”的政治需要。

  2、《诗经》中选择的诗歌能广泛反映社会生活

  《诗经》的卓越成就,亦体现在作品中所反映的历史和现实社会的多样性、广泛性及深刻性上。《诗经》中主要篇章及所显示的思想内容,可归纳为:民间情歌及劳动歌诗、公卿大夫的政治理想诗及政治讽喻诗、太师乐工演奏的歌颂周民族先祖的颂诗。这些诗篇从各个角度、在不同程度上反应着历史的现实,寄托着周代开国时的政治理想,展示着当时的社会矛盾的同时,也记录着这五百年间的社会风尚和制度文物,可谓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孔子言诵《诗》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司马迁也认为诵《诗》可以“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史记•太史公自序》) 。班固在论述天下郡国物产及风俗时,时常引《诗》为证。由此足见,《诗经》代表着中华民族两千五百余年前保存于国家、掌握于太师、流行于社区的诗歌创造。

  3、《诗经》编纂者文献观对后世文献的影响

  《诗经》的形式表明,“诗”必须是能反映生活的。

  《诗经》中所选择的诗歌能广泛地反映历史和现实社会生活,这对后世产生了一个重要影响:“诗”必须是要反映一定的生活的,或是表现为个人对自我生活体验而出的情感,或是表现为个人对社会现实的感慨。孔子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此后,《诗经》的“观”的功能,就对此后诗歌文学产生了标准型的影响:诗歌用以表达诗人之志,以及用以表现社会现象,以观风俗,行教化,诗歌当先具备“箴谏”、“美刺”的社会功用,其次才是文学审美作用。

  其次,《诗经》的选择表明文献的选择的第一要义是:选择最优秀的作品。采诗所得之诗必定不止三百零五首,但流传于世的“经”中唯有这些数目的诗。这表命,《诗经》的编纂者有着严谨的文献观念:只有优秀的作品才能选择入册。先秦时期的诗歌,不少是不具备文学性的,较接近于原始的形态的,如《吴越春秋》中的《弹歌》、《礼记•郊特牲》中的《蜡辞》等。但《诗经》中所选择的许多诗歌具有文学美,摆脱了原来的“鄙俗”样式,展示着成为“经典”的卓越之处。这种文献选择观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选择最优秀的作品,成为了后世文献选择的普遍标准和规律。同时,《诗经》的选择还表明,文献的选择必须全面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诗经》展现了当时历史和现实社会的多样性、广泛性及深刻性,这对此后的文献、文集选择产生了范式性的作用:文献、文集的选择必须全面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而不是狭隘的、数目屈指可数的断章。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hijing/31112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