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诗经》中人生本真的体现(2)

诗经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生活情感的本真反映

  《毛诗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歌源于人们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诗实际上就是早期人类人生中的一种形式,是人们对于人生作精神、情感处理的必然结果,《诗经》表现的是最普通的人生,抒写的是普通民众在平凡人生中的真切感受、价值观念、理想形态,其中喜怒哀乐的情感贯穿始终。比如郑风《将仲子》: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

  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

  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

  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这首诗写的是一位女子婉拒情人幽会的场景,将少女初恋时的矜持自爱,含蓄又渴望又担心的心态表现得生动细腻。“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以女子的口吻娇嗔仲子逾墙来幽会的行为,初读时或许让人有些费解,难道热恋中的女子不渴盼与心爱的恋人约会吗?读下去就明白了:“岂敢爱之?畏我父母。”原来,少女并不是拒绝仲子的爱,也不是怕仲子逾墙压坏了树枝 ,而是害怕父母知道。这就尽显人生的真切情感,试想哪位怀春的少女没有这样懵懂含蓄的情感呢?最美好的恋情总是羞于让人知道的,这种微妙的想爱又不敢爱的感觉不正体现了人的情感的复杂性吗?诗人通过对恋爱中男女行为真切有趣的写照,表现了少女心理变化过程,反映了普通男女恋爱中都会产生的一般情感,不是很真实动人吗?与《风》中大量反映的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情感相比,《颂》反映的情感则流露出一种崇高。《颂》多描写的是帝王们祭祀天地百神祖宗神灵,成汤殷武的圣绩伟业,文王武王的大道纯德,成王康王的兴隆至治,祭祀者的无限虔诚与崇敬等等。这些文章多出自宫廷文人之手,写得很有气势,在内容上多多少少隐含着某种道德教化,力图表现节操、责任、道义等等,相比《风》之下缺乏鲜活与生动,不像《将仲子》这类诗那么贴近人生的本真,但是也能反映出周民们行祭祀礼仪时真切的内心感受。《诗经》中流芳百世,脍炙人口的篇章大多出自与《风》,如《静女》、《柏舟》、《鸡鸣》、《伐檀》、《硕鼠》等,大概就是因为贴近人生本身的描写比那些力图微言大义的文章更能触动读者的情感。然而后代有些学者对《诗经》中传达的真情实感有明显的误读。比如《关雎》明明展现的是男女之间相思相恋之情,《毛诗正义》却对其强加意义:“《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这样解读似乎为了大力彰显道德教化而不顾及人自然的情感,不顾及自然的逻辑与人性关怀,又如:“《樛木》,后妃逮下也。言能逮下,而无嫉妒之心焉。”从道德教化的角度对《诗经》加入非常人生化与非人性化的解读,就会变得陈腐不堪,平庸恶俗,面目可憎。其实《诗经》中描写的是自然生活的感情,并无牵扯到什么后妃的贤良美德。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hijing/34319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