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诗经》中的爱情浅释

诗经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诗经》中的爱情浅释

  人生的伦理是由男女相爱而成为夫妇开始的。所谓君臣、父子、兄弟、朋友、社会的一切发展都是由从男女关系的问题开始的。《礼记》中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人一生下来就是要吃饭,长大后男人要女人,女人要男人,几乎没有什么大事。所以西方某些性心理学家的观念强调世界进步,乃至整部人类历史都是性心理推动的。无疑,爱情对民族心理和文化影响是至深的。那么,爱情作为一种民族心理和文化在《诗经》中是如何体现的呢?

  一、温婉含蓄的爱情,温柔敦厚的诗教

  在论语中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来总评诗经中的爱情。《关雎》是一首关于男孩追女孩的诗。追的过程用一句现代化来说就是“痛并快乐着。”怎么样痛苦呢?《关雎》中描写了“求之不得,辗转反侧,寤寐思服。”那男孩在床上打滚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整天昏昏沉沉,醒着想那姑娘,梦里还是想那姑娘。那快乐的时候呢?“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孔子所评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就在表述一种理念了:快乐的时候不过度,痛苦的时候不悲观、不丧失斗志。以此来教育他的学生不论做什么事都要把握一个度。这反映到中华民族的心理文化中便是中庸之道了。和西方那种只要你爱我,我爱你就OK的简单直接的爱情诗完全不同。再看诗经的其他诗篇,如秦风・《蒹葭》中浓浓的相思之情:“白露为霜”给我们传达出节气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因为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华。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念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诗人所苦苦期盼的人儿在哪里呢?只知道在河水的另外一边。但这是一个确定性的存在吗?从下文看,并非如此。是诗人根本就不明伊人的居处,还是伊人像“东游江北岸,习俗潇湘�”的“南国佳人”一样迁徙无定,我们也无从知晓。这种也许是毫无希望但却充满诱惑地追寻在诗人脚下和笔下展开。把“溯洄”、“溯游”理解成逆流而上和顺流而下或者沿着弯曲的水道和沿着直流的水道,都不会影响到对诗意的理解。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hijing/35014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