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汝坟》诗经鉴赏

诗经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汝坟》是《诗经· 国风》中的一篇,为先秦时代华夏族民歌。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全诗用语简洁,比喻奇特,思念和哀怨化作缕缕青丝,弥漫于字里行间,纯情感人。风土人情是民族文化的基础,《汝坟》在展示民族文化,促进古代华夏族诗歌创作中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毛诗序》以为这首诗是赞美“文王之化行乎汝坟之国,妇人能闵其君子犹勉之以正也”;汉刘向《列女传》更附会其说,指实此乃“周南大夫”之妻所作,恐其丈夫“懈于王事”,故“言国家多难,惟勉强之,无有谴怒遗父母忧”也。下面是yjbys文学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汝坟》诗经鉴赏,欢迎阅读!

  《诗经·国风·周南·汝坟》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

  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

  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鲂鱼赪尾,王室如燬;

  虽然如燬,父母孔迩。

  注释:

  遵彼汝坟:遵,循,沿着。汝,汝水;出自河南弘农卢氏山,至安徽入淮。坟,大堤。汝坟即汝水的大堤。

  伐其条枚(音梅):伐,砍伐。《说文》:“条,小枝也。”“枚,枝干也,可为杖。”此句中的“其”和上句中的“彼”都是“那、那些”的意思。

  第一章的前两句的大意是说:沿着汝水的大堤,砍伐树枝当柴烧。

  君子:本诗指“夫君”。

  惄如调饥:惄(音溺)、饥饿之意。唐·孔颖达《毛诗正义》:“惄是饥之意,非饥之状,故传言‘饥意’”。“惄”这个字在本诗中指的是人开始有饥饿的感觉了,但还不是指出现饥饿的状态。调(音周),朝,早晨。

  “惄如调饥”大意是:(思念夫君)如同早晨饥饿了一样。中国古代讲“日落而息”,晚上比较早就休息了。不像现在人有什么“夜生活”,甚至还吃夜宵,古人没有这种习惯。有些僧人、修道人或居士还讲究“过午不食”。古人早上也很早起来(大约4-5点左右),还要先干活,然后才吃早饭(大约7-8点左右)。所以早上在没吃饭前饥饿的感觉最强烈。以此来形容思念之深。

  未见君子,惄如调饥;这是上古时期女子向自己的夫君倾诉思念之情的一句话。大意是:您外出公干,这么长时间没回来,我想念您,如同早上饥饿了一般。

  伐其条肄:肄(音艺),《毛诗正义》:“斩而复生曰肄。”这句的大意是说:当我再一次来到汝水的大堤附近砍柴,原来被砍过的树枝已经长出了新枝。我砍那些新枝时,才想起一年又过去了。“肄”表示新长出的树枝。

  不我遐弃:这是个倒装句,即“不遐弃我”。“既见君子,不我遐弃”大意是说:看到了夫君,我才庆幸您没有抛下我们这个家庭。请注意,这句话的意思可不是说担心自己的夫君在外面三心二意的,另外成立了家庭。

  中国古代的男人离开自己的家庭外出(做生意除外)一般有几种情况:进京赶考,得了官职,留在京城或派到外地当官,一时无法跟自己家庭的父母妻儿团聚,这还是那种比较幸运的。还有就是服兵役,或者是服劳役。这是很危险及劳苦的事情,随时有可能死亡。特别是遇到暴政或朝政混乱的朝代,服兵役或劳役就更苦更危险。古代常出现那种服劳役吃不了苦而逃亡的,逃亡的都不敢回家乡,被抓到要杀头,还要连累父母亲被衙役责骂,甚至父亲被抓去代服劳役吃苦。

  唐·孔颖达《毛诗正义》疏曰:“妇人以君子处勤劳之职,恐避役死亡,今思之,觊君子事讫得反(返)。我既得见君子,即知不远弃我而死亡,我于思则愈(我的忧思之情得以痊愈)。未见,恐其逃亡;既见,知其不死,故忧思愈也。”

  鲂鱼赪尾:鲂(音房)鱼,鳊鱼的古称。今指鲤科鳊属鱼。身体侧扁,头尖,尾也小,鳞细,生活在淡水中。又名武昌鱼。赪(音真),浅红色,红色。“鲂鱼赪尾”已经成了一个固定词组或成语,它的意思是:比喻人忧劳国事,非常辛苦,就象鲂鱼尾巴累红了一样。鲂鱼的尾巴原来是白色的,累了就会变红。

  王室如燬(音毁):《尔雅·释言》:“燬,火也。”《玉篇》:“烈火也。”这一句的大意是:王室酷烈,如烈火般。

  父母孔迩:孔,很、甚;副词。在古汉语中,“孔”的这种用法很常见,如孔亟(甚急);孔多(很多);孔明(很完备;很洁净;很鲜明)。迩,近。“父母孔迩”字面的意思是:父母亲就在左近。言外之意是父母亲还健在,做什么事情应该先替父母及家里的亲人考虑一下。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hijing/39927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