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诗经》中的爱情观(3)

诗经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闹婚房,诗经里闹的是鬼怪,现今成闹人了……”,《诗经》里丰富的民俗变迁

  “今天,我们阅读诗经,还可以了解诗经时代,我国历史上丰富的民俗变迁”王志芳介绍,《诗经》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产生的地域大约是今天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一带。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层人士。王志芳告诉记者:诗经中的作品,主要用于祭祀、朝聘、宴饮等场合,在当时的政治、外交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志芳进一步介绍,上古祭祀活动盛行,许多民族都产生了赞颂神灵、祖先以及祈福禳灾的祭歌。我国古代也特别重视祭祀,认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保存在大雅和“三颂”中的祭祀诗,大多是以祭祀、歌颂祖先为主,或叙述部族发生、发展的历史。

  “与此同时,诗经里也有相当反映普通民众生活习俗的作品”王志芳说,在诗经中,除了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情歌,也有一些反映婚嫁场面、家庭生活等的婚姻家庭诗。比如,诗经中有关于“闹婚房”的描写。只是诗经时期的“闹婚房”与今人不同,认为新婚有魔鬼獠客,故应尽情逸乐,以驱鬼怪。而今,成了“闹人”了!

  “古人是十分重视诗经的,认为:不学诗,无以言。而现在,诗,或者说文学,似乎与人们的生活很远了……”王志芳说,孔子是非常重视诗的作用的。他曾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意思是说,诗歌启发人的心智,礼制使人言行规范,“立”得起来,音乐使人得到人性的完成。当然,这里的“诗”,并不是专指诗经。可是,《论语》中,凡诗,则大多指诗经,是没有错的。孔子关于诗歌的作用,还有一个最著名的论断:“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意思是:年轻人为什么不学习《诗经》呢?诗,可以启发想象,可以观察事物,可以会合群体,可以表达哀怨。近事父亲,远事国君,还可以多认识动物植物的名称。采访末了,王志芳向记者强调。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hijing/41444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