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探究《诗经》中的战争诗(2)

诗经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诗经》中也展现了民族战争中的英雄形象。“采薇”所描写的是一位饱尝服役思归之苦的战士在归途中的感慨。“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表现出了战士内心极其复杂且悲伤的情感。或许这样一个战士算不上什么大人物,但他所代表的千千万万个爱国勇士,为抵御猃狁的入侵,背井离乡,将国家的复兴摆在最前端,用自己的身躯作为国家振兴的奠基石。英雄,难道不是用来形容这样的人吗?

  《诗经》中还有许多征夫、征妇诗也能看出先秦尚武的特点,如《卫风·伯兮》,它的首章云“伯兮桀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这位女子赞美了丈夫威武雄壮,是国家的英杰:他手执长殳,为君王打仗,冲锋陷阵。言语中充满了自豪感以及对勇武丈夫的爱慕。《秦风·小戎》又通过描写妇女对战车、战马、战甲等装备的喜爱,以及她们希望丈夫建功立业、博得好名声、凯旋而归,从侧面反映出了秦地妇女对战争的支持,对武力的崇尚。“言念君子,载寝载兴。厌厌良人,秩秩德音。”由衷地赞美了征妇的高尚品德;“在其板屋,乱我心曲。”又表现了妇女对征夫的思念。

  从众多诗经篇目中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先秦是个尚武的民族,其之所以尚武,我想与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有极大的联系。《诗经》中较多作品为西周、春秋时期的作品,而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不安,在混乱的时代,武力便成为了最有说服力的工具,尚武精神便得到推崇。

  从诗经中的战争诗中我们可以分析出先秦时期的战争精神:善战、“乐战”、更厌战。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作!”短短的几句话,却是一份言辞慷慨,情绪激昂的请战书。战斗的激情,难以控制的爱国情感跃然纸上。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hijing/42107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