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诗经·国风·齐风·载驱(2)

诗经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诗经故事

  齐国是大国,鲁国是小国,小国的国君就要奉大国的国君的令;

  更何况齐国奉有周王室的征伐令,那还是召公给姜太公下的令,让齐国:“东至海边,西到黄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可行征讨,五侯九伯,全归齐管。”

  更何况鲁庄公从辈份上来说要把齐襄公叫舅舅,更何况文姜是他的亲妈妈。

  可齐国的百姓谣传说,文姜还是当闺女时就和她的哥哥好上了,这消息传到了鲁国去,鲁桓公还是娶了齐文姜。

  鲁桓公娶了文姜女,可文姜还是惦念着她哥哥,直到哥哥当上了齐襄公,忙叫着鲁桓去祝贺。

  再泥的人也有个泥性子,鲁桓公在齐国发现了文姜和齐襄公有瓜葛,一使性子就惹了祸,死在了大力士彭生的一抱中;那彭生前面刚抱死鲁桓公,后就被襄公剁成了酱,文姜她才又回了鲁国。

  回到鲁国的齐文姜,让儿子当上了鲁庄公,她就成了鲁国的国母,权和势比鲁桓公在世时还大了几分,可文姜还是想着齐襄公。

  想着齐襄公的文姜女,想极了她就回齐国,此番回国比和鲁桓公同去时更不同了。

  只见:四匹黑马黑又亮,红革车棚闪光光。朝发夕至快如飞,从随如云奔走忙。汶水滔滔百姓观,扬笑阵阵千年响。回齐大道宽又畅,文姜去会齐襄王。

  载驱薄薄,簟茀朱鞟。鲁道有荡,齐子发夕。

  四骊济济,重辔沵沵。鲁道有荡,齐子岂弟。

  汶水汤汤,行人彭彭。鲁道有荡,齐子翱翔。

  汶水滔滔,行人儦儦。鲁道有荡,齐子游敖。

  鉴赏:

  这也是一首讥刺齐襄公与文姜淫乱的诗。《毛诗序》说,齐襄公“无礼义,故盛其车服,疾驱于通道大都,与文姜淫,播其恶于万民焉”。从诗意看,讥刺的对象似乎是文姜更为确切。方玉润《诗经原始》说:“此诗以专刺文姜为主,不必牵涉襄公,而襄公之恶自不可掩。夫人之疾驱夕发以如齐者,果谁为乎?为襄公也。夫人为襄公而如齐,则刺夫人即以刺襄公,又何必如旧说‘公盛车服与文姜播淫于万民’而后谓之刺乎?”讲得很有道理。据《春秋》记载,文姜在公元前692年(鲁庄公二年)、公元前690年、公元前 689年、公元前687年都曾与齐襄公相会,说明文姜在其夫鲁桓公死后仍不顾其子鲁庄公的颜面而与齐襄公保持不正当的关系,鲁庄公竞也无能加以制止,因此人们赋此诗加以讥刺。

  此诗最引人注意的是用了许多二字字音相同的联绵形容词,如第一章用“薄薄”来描述在大路上疾驰的豪华马车,字里行间透露出那高踞在车厢里的主人公是那样地趾高气扬却又急切无耻。再加上第二章以“济济”形容四匹纯黑的骏马高大雄壮,以“濔濔”描写上下有节律地晃动着的柔韧缰绳,更衬托出乘车者的身份非同一般。三四两章用河水的“汤汤”、“滔滔”与行人的“彭彭”、“儦儦”相呼应,借水之滔滔不绝说明大路上行人的熙熙攘攘,往来不断,他们都对文姜的马车驻足而观,侧目而视,从而反衬出文姜的胆大妄为,目中无人。这一系列的联绵词在烘托诗中人与物的形、神、声方面起了很关键的作用。另外,多用联绵词,对加强诗歌的音乐性、节奏感也有帮助,可起到便于人们反覆咏叹吟诵的功能。

  从诗的技巧上看,陈震《读诗识小录》的评析很有见地,他说:“(全诗)只就车说,只就人看车说,只就车中人说,露一‘发’字,而不说破发向何处,但以‘鲁道’、‘齐子’四字,在暗中埋针伏线,亦所谓《春秋》之法,微而显也。”因此虽然此诗纯用赋体而没有比兴成分,却仍是婉而多讽,韵味浓厚。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hijing/45867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