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描写风景诗句赏析

诗句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描写风景诗句赏析大全

  《描写山的诗句》赏析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书湖阴先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次北固山下》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望岳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渔家傲》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其一》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眺》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短歌行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卜算子》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过松源晨》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山坡羊》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登飞来峰》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酬乐天扬州》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钱塘湖春行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其五》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寄北》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山行》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古风·其十九》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题西林壁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送桂州严大夫》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登庐山五》

  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早秋单父》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双调》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

  张若虛《春江花月夜》赏析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把思妇的离愁放到春江月夜的背景上,在明媚的月光和滟滟的流波中,交织着会难别易的感叹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笔致是如此的轻灵,情韵是如此的婉转,境界和气氛又是如此的晶莹透彻,意味幽长。以至闻一多先生不禁惊叹道:“更敻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前面,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他得到的仿佛是一个更神秘的更渊默的微笑,他更迷惘了,然而也更满足了。”“这是一番神秘而亲切的,如梦境的晤谈,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这是诗中的诗,顶峰的顶峰。”(《唐诗杂沦·宫体诗的自赎》)赞美得无以复加。闻一多先生以其学者兼诗人的气质,敏锐地把握了从六朝宫休到初唐诗歌的发展脉络,认为有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宫休诗的全部污秽和罪孳都已洗尽赎净了,所以他说这是宫体诗的“自赎”。既是“梦境的晤谈”,又是“强烈的宇宙意识”,多么神奇哟!因为诗里有这样几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诗人发出一连串的问题,想要探讨宇宙的奥秘,人类的往古,多么深刻的哲理思想。然而,诗歌接下去却写了人世间的离愁,深闺中的哀怨。它们与这种宇宙意识究竟有什么关系呢?诗人想要表达的主旨究竟是什么呢?

  我们认为,此诗是既有着憧憬,也有着悲伤的。它憧憬的是美好的青春,它悲伤的是年华的易尽。不过,无论憧憬也好,悲伤也好,都是在梦幻般的月光中写出,像轻烟,似薄雾,迷离惝恍,不可名状,看似不易把握,但若联系全诗,稍作分析,便可发现,这首诗其实既不神秘,也无所谓“梦境”,甚至连宇宙意识,也并不是十分强烈的。下面,且让我们深入诗中,对此诗意蕴作番探索。

  这首诗四句一韵,凡九韵,每一韵构成一个小的段落。如果我们将全诗依韵分割开来,将依次看到:月初生海上;月下花林;月到中天;月与江水;月下的青枫浦;月照深闺;闺中人的月下深思;月渐西斜;月入海中。九个段落,每一段都离不开月。从时间上看,它从月出依次写到中天,西斜、月入;从空间上看,它随着无往不在的月光,写到了花林、江水、青枫浦、深闺。显然,全诗就是以月为中心的九重复奏。

  诗人并不是为写月光而写月光。这九重复奏互相照应,浑然一体,其中有一种很深沉、很挚着的情韵贯串于始终。在这里,月光仅仅是线索,而这种情韵,才是此诗的真正主题。这个主题不是别的,正是自古诗十九首以来便屡见不鲜的游于思妇的离愁。那么,让我们看看这个主题是如何与月i亡联系到一起,并随着月光而不断递进升华的。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hiju/318761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