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分析苏轼的文化性格(4)

苏轼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3.圆通

  这是苏轼艺术人生的枢纽。充分体现个体生命价值的人生哲学,平和恬适的文化性格,宁静,隽永,淡泊清空的审美情趣,是他人生思考的落脚点。

  《独觉》:“然独觉午窗明,欲觉犹闻醉鼾声。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说“独觉”,暗指禅机,禅悟,一语双关。即一个人只有达到悟,那么对于人生的凄苦凄风也就能安之若素,恬然自处。他将诗入禅,又是禅入诗。将禅宗的思维反之“借禅以为诙”,戏谑人生,圆润生活。人生不必过分执着,应该向往一种“何时杖策相随去,任性逍遥不学禅”的终极境界。“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念奴娇》)极力为自己保一块幻想中的具备完整人格的心灵世界。苏自述云:“吾酒后,乘兴作数千字,觉酒气拂之从十指出也”。《苏东坡前集》卷十六:“(文)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圆通使他物我两忘,更是禅家之真谛!文学创作使无可忍受的世界变得可以忍受,使他体认到个人生命活力的乐趣,主体自由的享受。东坡说:“吾平生无快意事,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自谓世间乐事无逾此者。”(《春渚纪闻》卷六引)坎坷的境遇却因此化作充满艺术审美情趣的人生,艺术创作是苏轼的真正生命。[6]

  旷达,谐趣,圆通构成了苏轼文化性格系统,统一于他的人生思想之中,以其主体“自己构成自己”,性格熔铸儒释道的精神。在其一生中变化,发展却又平衡着,他奋进不息的淑世精神和游于物外的旷放襟怀,始终如一,毕生不渝,成为文学宝库中引人称赏,值得弘扬的人文景观。正如他自己的诗说:“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拓展阅读:

  昭君怨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

  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

  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减字木兰花 春月

  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

  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

  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枫落吴江冷。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苏轼《海棠》试题

2.苏轼《浣溪沙》教学方案分享

3.苏轼《题西林壁》教案

4.水调歌头 苏轼百度文库

5.苏轼水调歌头朗读

6.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阅读答案

7.苏轼的《水调歌头》和《赤壁怀古》有什么区别?

8.用月亮表达相思的诗句苏轼

9.北宋苏轼《前赤壁赋》赏析

10.苏轼与辛弃疾的巅峰对决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ushi/5069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